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谈论城市文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时间:2018-11-15 10:08:5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蔡义鸿 

  这些年,我们越来越多地谈起两个字:文脉。谈文脉,究竟是在论什么?对此,需要一分为二地考虑。

  一方面,这是好事,代表了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说明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根植于此的历史文化对于城市的作用。这是一种基因,是一座城市真正的文化遗产,是其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本质所在。
另一方面,这又值得警醒,因为很多地方的历史文化遗存都到了快亮红灯的关头。就像我们谈论雾霾,是因为它时刻围绕着我们,让我们艰于呼吸,威胁到我们健康以及下一代。如今的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建设里,呈现出千城一面的势头。本土历史文化的缺失,就像雾霾一样,已经不容回避、无法逃避。

  讨论文脉的主体也很多,最常见的有三种。第一,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禁令,颁布政策,提出保护措施等。第二,房地产商,在项目的广告牌和施工围挡上,写上“文脉”二字,似乎瞬间就有了文化和担当,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第三是学者,从官方到民间,从庙堂到江湖,从在论坛上发帖到施工现场振臂疾呼,他们不停地发声,希望在自己的话语在推土机隆隆作响的声音中引起多一点注意……

  这就是我们当下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幅现实图景。虽然角度不同,意见多元、目的不一,但众声喧哗之中,延续文脉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些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那种自然自发的秩序、那些萧索乃至已然破烂的建筑,都是我们城市最宝贵的财富。

  应该说,这一共识来之不易,是在付出无数代价之后才得来的。如何延续城市记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体现其活的历史,这是当下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期杂志的封面报道,通过对国家政策的解析、对一些城市样本的分析以及访问多位专家的观点,呈现中国在延续城市文脉方面的现状,努力探求破局之路。

  在谈及老北京城时,一位专家的话让我颇为触动。他说:“在人脉上、人气上做好文章,让新老北京人在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中充分融合,让北京城的文化可感受、可弘扬、可复制、可扩散、可传承……是一件心情迫切,却又必须久久为功的事。”

  当然也要看到,中国这三四十年来的城市化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理论一直有所缺失。在这一领域,有学者孜孜不倦,奋勇向前。比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朱建江先生,将从政三十余年中参与上海城镇化的实践,与最先进的理论相结合,力图找到“中国城镇化取得成就的来源,为世界贡献智慧”。这无疑是可敬的。

  还有一些事必须一说再说,就像城市公共安全。10月,四川达州一人行道路面突然塌陷,4位无辜行人遇难,包括一对重逢了不足6个小时的父子,以及一对新婚只4天的夫妻;还有举国震惊的重庆公交车附江事件……这样的惨剧让我们切齿痛惜。本期杂志,我们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荣誉顾问范维澄先生,深谈“城市应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城市,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踩着脚下的街道,无论市民、暂住者还是过客,你与城市都是一体的。所以,请珍重这个城市的一切,她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通过此刻,与每个人血脉相连。对于我们的城市,眼睛里不应该只有GDP、消费以及享乐,还应该有沉甸甸的责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