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 京津城际铁路
【建设规模】 由“京津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经营,公司由铁道部、天津市及北京市政府共同组建,铁道部投入资本金26亿元,天津市投入资本金26亿元,北京市以市内征地拆迁抵费形式入股;总投资达133.24亿元。
【承建单位】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和英国泰瑞·法瑞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等。
【工程进展】 2005年7月4日开工建设,2007年12月15日全线铺通,2008年8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专家点评】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是我们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京津城际铁路的轨道系统、供电系统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高速铁路列车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5%。
铁三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孙树礼:无砟轨道的设计、安装要求非常高,对应于铺设在线路上的位置,每块轨道板都有自己的编号,轨道板是严格按照设计的几何尺寸、结构和规范的制作工艺在工厂预制加工、铺设,其精度误差是以毫米级来计算的。京津城际铁路共铺设了34535块板式轨道板,我国已完全掌握并创新了无砟轨道的设计建造技术,并形成了我国无砟轨道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和环境研究中心城市经济室主任刘治彦:京津城际列车大大提升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2008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京津城铁时,强调了“良好的交通环境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保证”。
2008年8月1日上午,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出席。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全面进入“高速时代”。这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建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铁路,汇集了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最新科技成果,标志着我国已经系统掌握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对加快建设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还将为我国京沪高速铁路等客运专线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京津城际铁路地处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三大“引擎”之一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投入运营后,大大缩短了京津间的时空距离,对加快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奥运会重要配套工程的京津城际铁路,还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承担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世界一流水平的运输服务的使命。
工程解析
“六大亮点”迈入“高铁时代”
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一条高速、高效、高科技的现代化铁路把中国北方两大直辖市紧紧相连,“六大亮点”让中国迈入“高铁时代”:
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根据国际上的定义,时速超过250公里,采用专用列车及控制系统的铁路,才能称之为“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设计时速达到300公里,列车最高时速超过350公里,是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
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的列车:速度是现代交通运输质量的核心指标。上世纪80年代初,当国外的高速列车时速已达300公里以上时,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技术时速仅为54公里,旅行时速更低,只有43公里。驰骋在京津城际铁路上的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彻底改变了这一历史。2008年6月24日,“和谐号”新型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城际铁路上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世界纪录,这是目前世界上投入运营时速最快的列车。
安全系数最高的铁路列车:安全性是京津城际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京津城际是目前国内铁路安全系数最高的铁路。在试验阶段,设计了1040多个场景,几乎把所有列车运行中的非正常因素都考虑进去;而欧洲制造相似的铁路只设计800到900个场景。采用全线高架、全线封闭式,避免了地面人流、车流的干扰;当外界风速超过15米每秒时,列车会减速,超过35米每秒时,列车将停驶;一节车厢出现明火,列车在不减速的情况下,10分钟内不会延烧至其他车厢;地面装有高精度电子设备,通过列车车载雷达接收,可保持列车间的安全距离和安全速度,驾驶员如果超过安全速度,列车将惩罚性制动。
铁路技术世界一流:京津城际采用无砟轨道,钢轨下的博格板都是根据精确的勘测数据通过数控机床打磨出来的,每块板连接槽的误差率都控制在0.2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范围内。因此京津城际动车组行驶起来相当平稳。在耐久性设计技术方面,以生命周期的理念进行设计,桥梁主体结构使用寿命100年,无砟轨道使用寿命60年,减少了综合维护成本。在路基设计施工技术方面,采用了软土、松软土地区路基设计和施工技术,通过实施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工后沉降。
最方便的城际交通工具:京津城际铁路不受天气、交通堵塞等因素影响,采用公交化城际列车和跨线列车混合开行的运输组织模式,大量开行动车组列车,列车最小行车间隔仅3分钟。条件成熟,还将推出月票、年票,这样百姓来往于京津之间会更方便。国外对人们出行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生活出行的时空范围基本在1小时以内。京津城际速度的提高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使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将加速两地的人员流动、优化两地资源配置,促进两地的‘同城化’和‘一体化’。”
人性化的乘车体验:京津城际列车在功能设计上处处体现人性化:列车上全部设置可旋转的沙发座椅;饮水机、卫生间、垃圾箱等都被设计成圆弧形,以扩大旅客的活动空间;车厢内悬挂多媒体影视系统,设置吧台、残疾人卫生间、轮椅存放区、婴儿护理桌。无障碍设施。北京南站设有电梯102部,其中电动扶梯74部,直梯28部,旅客可以通过这些设施轻松进出站和到达车站各个服务区域。旅客可以通过旅客服务系统实时了解列车运行、票务、各种旅行常识查询信息和获得紧急求助服务。
加速京津冀一体化
白天在北京的CBD上班,晚上到天津吃“狗不理”、看“津门小洋楼”,然后再搭乘城际列车回京;下午6点从天津下班,能够轻轻松松地到北京国家大剧院看19:30的演出。宛如穿梭时空般的城市生活,随着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现在变为现实。京津城际列车的开通,不仅带给北京天津带来了以基础设施的更新完善为基础的现代化盛宴,而且加快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在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的今天,京津冀幸运地因此机缘被推至中国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
“如果说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设施基础是北京奥运给中国留下的幸运儿,那么合力打造沿高速铁路形成的产业带将加速京津冀产业和城市经济一体化,则应当提升到国家规划的高度来做。”北京大学中国体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峰说。
除承担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世界一流水平的运输服务的任务,京津城铁还将弥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京津一体化的提出,京津之间的唯一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运力严重不足问题。据悉,目前京津间的铁路通道利用率已超过90%。包括京津城际列车这些经济、社会以及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是任何一个渴望跻身国际先列的现代化城市所必要的。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全程时间不到30分钟,大大缩短了京津冀的距离,三地的经济活动半径将扩大,京津通勤圈、京津冀都市圈快速交通体系将初步建成。一只无形制度联席之手,将这三地更紧密地握到了一起。京津城铁的建成不仅使北京和天津这两个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和周边河北的城市间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了同城化,而且将成为拉动“十一五”时期北京乃至津冀经济增长的驱动器。
引爆环渤海价值圈
“京津城际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条通车运营的高速城际铁路,也是环渤海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
京津城铁把中国两大直辖市连为一体,交通的便捷将进一步加速京津一体化的趋势。中铁十八局集团京津城铁项目部指挥长范成国说:“京津半小时经济圈,对于京津来说并不意味着各自城市在区域内的独领风骚,而是一个地区的崛起,可加速京津地区一体化进程,并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有分工也有互补,京津高铁通车后,北京的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将使天津受益,天津制造业、航运、物流优势将对北京有积极影响。高速交通连接的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城市,而未来对环渤海地区的促进作用将更大,并拉动周边地区服务业、房地产业发展,环渤海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对相关产业、企业发展和个人都有利。
的确,高速交通将促进环渤海城市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打破两地割据的传统观念。京津高铁预设的五个站(北京南、亦庄、永乐、武清、天津)本身就是一条高科技产业带,高铁经济将给周边地区带来一系列辐射扩散作用。除了连接两个城市,推动北京、天津发展,还将带动环渤海经济的发展。
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用“双龙腾飞”来比喻京津城际高铁给北京和天津以及环渤海区域带来的效应:
首先,可以促使北京、天津强强联手,在环渤海区域内形成一个“双子城”,“双龙腾飞”带动环渤海区域发展。环渤海区域最核心的是要有“龙头效应”的城市。以前天津受交通制约,在全国的直辖市里发展相对缓慢,而天津的发展定位和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高铁交通将形成京津城市经济带,把周边的廊坊、保定、秦皇岛、唐山、沧州、张家口等周边城市带动起来共同发展,同时产生扩散效应,向周边区域拓展,这对京津和环渤海区域来说是利好消息。
其次,有助于京津城市之间矛盾和问题的化解。由于发展空间有限,两个城市的功能需要拓展,随着京津高铁、京津高速的通车,产业转移空间扩大,有助于京津形成哑铃式经济带,并辐射到环渤海经济圈。
再次,有助于北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北京有丰富的高科技资源,而环渤海经济发展需要吸纳高科技项目。京津高铁和高速可以形成在北京进行高技术研发、在天津滨海新区投入生产的良好局面,从而加快创新资源转化能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水平。
最后,有助于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京津高铁的通车,将使北京周边郊区房地产等市场活跃,从而扩大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交通、住房条件。另外,京津城际高铁通车将加强环渤海区域旅游资源共享,方便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