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敬老换住宿”让我们重新思考“陪伴的意义”
时间:2018-09-06 16:57:44  来源:东方网  作者:苑广阔  
       在杭州工作的碧晨(化名),生于1996年,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在20多岁时住进养老院,并感到“如鱼得水”——今年4月,杭州市滨江区团委联合该区民政局,在“阳光家园”养老院开展了一个鼓励年轻人参与助老服务的项目,参与项目的年轻人每月为老人们提供不少于20小时的志愿服务,就能以每月300元的低廉价格住进养老院。(9月5日《成都商报》)

  杭州“阳光家园”养老院推出的“敬老换住宿”项目,经媒体报道以后,引发了全国网友和公众持续的关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支持与点赞的声音。与此同时,很多网友也提出这样的建议,那就是能否把这种“敬老换住宿”的模式在全国更多地方推而广之,这样就可以让更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能够减轻住宿的成本和生活压力,同时也让更多老人能够得到年轻人的陪伴。

  这样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却未必那么容易实现。实际上当社会各界对于这一模式不吝溢美之词的时候,参与第一期活动的8位志愿者,最终只有两位留了下来。而离开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自己买了房子,不符合入住的资格了;比如工作需要加班,住在这里不甚方便等等。相比于外界对这一模式的高度期待,“敬老换住宿”的项目发起人,阳光家园社工部主任王恺却显得异常冷静,在他看来,这个模式可能既不能满足老年人最迫切的养老需求,也不能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王恺更希望这个项目回归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本意上——“不要试图向这套模式要一个答案,最重要的就是陪伴本身。”

  换句话说,在这一模式难以在全国范围得到复制和推广的情况下,它最大的意义,就成了对我们的一种启发,启发我们重新思考“陪伴”对于老年人的价值和意义,告诉我们老年人群体最需要的或许就是“陪伴”,而不管这种陪伴是来自于他们的子女,还是来自于陌生人。那么,当我们通过这一项目,发现了这一“真相”,就要努力去实现“陪伴”的目的。

  作为老人的子女,不管老人是居家养老,还是在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养老,子女都应该尽最大限度给予他们必要的陪伴,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而作为养老机构以及一些民间组织,也可以通过吸纳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到养老机构,以提供志愿服务的方式,满足老年人渴望陪伴的情感需求。实际上通过“敬老换住宿”项目可以知道,这对老年人群体和年轻人群体,是一种双赢,而不仅仅是年轻人在付出。

  对于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任何可以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舒适的方式,都是值得尝试与探索的。在这种尝试与探索中,我们会发现老年人群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这种需要,来改进我们所能够提供和给予他们的东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