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了担当中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角色的初始条件,广东的创新平台和产业配套腹地、深圳的应用产业创新能力、香港众多高校优质的科研水平、健全的产权保护体系等,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
创新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仅仅靠国家规划、大量投钱能解决的,像芯片问题,中国早就解决了。创新有个死亡之谷,从大学到企业规模化生产应用,中间有沟壑。关键是要形成协同、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而这通常很难:如果让一个单位主导,其他单位都不愿合作;如果没有单位主导,就没有责任主体。
要修补制造业创新链,包括最新的基础研究、概念验证、实验室试制、原型制造、生产条件能力培育以及生产效率,六个环节中间断层比较大,要通过粤港澳的实践,把这个链条弥补好。
要改善中小企业创新的“生态位”,培养中小企业自主发展的环境生态。一些颠覆性的创新往往源自中小企业,有些大企业反而会阻碍技术进步。
京津冀、粤港澳和长三角都争当世界的创新中心,但会有分工,粤港澳大湾区可能更偏向于产业链条最后的制造端。对技术人员、工程师的培养很关键,要抛开所有大学生都去写论文、做实验的观念,强调工程师精神,解决工科院校理科化现象。
借鉴日本“母工厂”概念,建议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制造与工厂集聚区。通过创新在母工厂把技术磨合好,再沿“一带一路”复制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