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昌:一个城市绽放的“花园梦”
时间:2011-06-01 10:01:2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赖永峰 孟宪江 张雪 

一个有梦想的城市就会充满激情和活力。南昌的梦,是一个绿色的梦,一个花园梦,一个幸福梦。

这个梦,就是要建设一个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市更文明的“森林城乡、花园南昌”。

近日,记者在南昌市采访,感受到的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漫步在大街小巷之间,被幽幽的花香包围着,被浓浓的绿意簇拥着……

有位来南昌旅游的朋友对记者说:到了这里看到鲜花和绿草环护的街道,一路游来,都舍不得眨一下眼睛,生怕错过了美丽的街景。

近年来,南昌市响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确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目标,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推进绿色崛起,走向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南昌美丽的花园之梦,正在一天天绽放,一天天变成现实。

理念认同:

森林城乡 花园南昌

南昌市市长陈俊卿对记者说:对南昌而言,红色是历史,更是光荣;绿色是理想,更是未来。红色与绿色交相辉映,可以说正是当下和今后南昌这座城市最夺目的色彩。

一个城市,怎样才算是富有?南昌把拥有更多的绿色,更多的鲜花,良好的生态当成是自己的一种富有。

南昌市委副书记蔡社宝讲起南昌市的“花园梦”,感到非常自豪。他说,几年来,从政府部门到广大市民,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提升。如全市上下都确立起“绿化改变环境、环境推动发展、发展构筑和谐、和谐促进文明”的新观念,这些新的理念已在市民中间广泛流传,成为南昌市实现“花园梦”的重要价值支撑。

目前,从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美化环境,日益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可以说,绿色发展理念正日益深入到南昌市干部群众的心中,并转化成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

两年来,南昌市采取财政投入、部门整合、企业融资、群众自筹等多种形式,在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3亿元、省连续两年每年鼓励支持资金1亿元基础上,带动各县区财政年投入近7亿元、社会投入近4亿元,全市累计完成投资近28亿元。

红谷滩新区开展了“红谷绿海行动”,倡导“每个居民种一棵树,每个单位植一片林”,得到了辖区单位及市民的热烈响应;青山湖区提出个个社区造景观、十万树木进村庄、百条道路绿成廊、千家企业披绿装的“个十百千绿化工程”,激发了社会化造林的活力。

在实现“花园梦”的过程中,现在全市上下都切身体会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性,都说“我们种下的是树木花草,建成的是绿地森林,改善的是生态环境,促进的是身心健康,收获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近日,记者在西湖区桃源街道香江社区采访。在小区的绿荫下,遇到正在散步的几位老人。68岁的大妈帅润香十分感慨。自己居住了多年的老社区,也在2010年的春天里改变了模样。她告诉记者:1995年,因拆迁,她来到这个社区居住,多年来,家门口到处都是生活和建筑垃圾,看到别人乱扔乱倒垃圾,自己也跟着做。现在不一样了,到处是鲜花绿草,干干净净的,每天下楼散步心情也舒畅了。现在环境美了,大家也都自觉爱护、自觉参与建设和保护。

在社区工作十多年的主任任敏说,环境好了,大家对工作的热情提高了,对社区的感情更深了。

花园之梦:

美了城市 绿了乡村

两年过去了,南昌人的辛苦没有白费,“绿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的生态园林魅力已经开始显现。

在开展“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活动中,南昌市注重“盯紧目标、全员发动、整体推进、上下联动”,以高起点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护为切入点,整个道路绿化做到了“连通重点、突出亮点、保证看点、注重特点”,形成了城市道路景观一体化、绿色生态化、花卉多样化。

自2009年8月在全市开展“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活动以来,重点以打造五条绿色长廊、五大森林公园、两条森林景观大道、两条生态花卉大道、七个绿色互通立交为重点,为城市“树有高度、林有深度、绿有浓度、花有厚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8月以来又启动了第二年度的建设活动,并以“外环森林覆盖、内圈繁花似锦、内外景观相连”的城区园林绿化为思路,再次为城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25平方公里的红角洲是红谷滩新区内的最大片区。沿着红角洲内三横五纵一环的水景路,一幅错落有致、典雅精巧的水岸风光图呈现在人们眼前。卧龙山脚下的前湖,水面面积超过2000亩,是镶嵌在红角洲的一块碧玉,湖边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为了让这块碧玉更亮更美,南昌市顺应自然风貌,因地造景,将红角洲定位为集高教、科研、旅游、体育和高级商住为一体的生态新城。目前,这里聚集了6所高校、近10万高校人才和江西省惟一的创意产业园。在卧龙山风景区内,大手笔打造的大型旅游文化主题公园——中国傩文化主题公园,进一步提升了南昌的城市品位。

城市如此,城郊和农村乡镇的情况又如何呢?

南昌市林业局局长樊三宝告诉记者,在“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工程建设中,南昌市将城郊生态绿化摆在重要位置,围绕创建早谋划,抓住时机强推进,强化管护促成效,全市城郊、农村绿化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绿化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扬子洲镇就是一个亮丽的缩影。记者在扬子洲镇采访时,镇党委书记陶丽珍讲述了她几年来建设美丽环境的历程。因为扬子洲地处城乡接合部,环境脏乱差已久。几年前她就下决心要改变这里的面貌。正好赶上市里提出“森林城乡、花园南昌”的建设目标,让她倍受鼓舞。陶丽珍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买来部分当地老百姓喜欢的果木,免费帮农民种在自己的房前屋后,不仅绿化美化了环境,还等于送给老百姓一笔小财富。村民被感动,每周自愿给镇中心的花木浇水。

几年过来,扬子洲变了,变绿了,变干净了,变美了。进村一条绿,环塘一片柳。据介绍:镇里的熊万村,组织了“十万树木进村庄”活动,针对村庄内所有主干道、沟渠两侧、村内空闲地和庭院进行了见缝插绿,形成了“村内绿化成荫,院内花果飘香”的绿化景观带,两年来全村绿化面积达到了120多亩,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20多平方米,环境美了,生产条件也改善了,村里发展了“一村一品”优质高效藤果类蔬菜种植和渔业养殖产业,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2010年,扬子洲镇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村庄绿化后,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农村就跟城市小区一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样的感慨、这样的变化在南昌随处可听、随处可见。

魅力之城:

走出传统 步入现代

如今的南昌市,园林绿化建设已经初步形成“树有高度、绿有浓度、林有深度、花有厚度”生态园林格局。

2010年以来,南昌市在打造“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的过程中,由过去的增绿为主转变到增花为主,这是城市生态综合发展平衡的需要,是美化城市丰富城市植物多元化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花园城市的热切期盼。

南昌市园林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依据“政府主导,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多元投入,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思路上坚持因地制宜、保护资源、科学规划、合理种植的原则,开展了“百万月季进洪城”活动,全市共计栽种各种月季210万株,在市区、道路、公园、节点、小广场、小邮票绿地、小区和社区等地段都种植了品种不一的月季。目前,已形成以抚河路和滨江大道为特色的月季大道,以街心公园为样板的月季公园。

同时,南昌市园林局以抚河路和司马庙立交为试点,大面积种植了乔木花卉,其效果非常明显,也深受市民欢迎。其中,高新大道、昌南大道东段、青山湖南大道等都种植了乔木花卉,这为实现花园城市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也为城市园林绿化品位的提升、生态资源的丰富、花卉产业的展示打下了基础。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觉到,南昌市的“花园梦”已经从传统的绿色梦,变成了现代生态环境下的新的生活理念。南昌市按照“进城有看点、出城有亮点”、“城市绿化造精品、农村绿化上水平、通道绿化出风景”的现代新思路,坚持常绿和落叶并举、速生与慢生兼顾、林相和季相搭配、平面与立体结合的绿化美化模式,城区做到当年栽植、当年成林,城郊做到当年栽植、三年成林、五年成材,形成树有高度、林有深度、绿有浓度,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现代城乡绿化体系,造就“人在城中、城在林中、城乡一体”的一流生态环境,唱响“山水绿色都城”品牌,建设“森林覆盖、活水环绕、鲜花锦簇、交通便捷、组团发展”的现代化新南昌。

南昌市立下决心,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南昌是一个依山临水的城市,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南昌市在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开辟不同层次绿地的规划,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这些年来,南昌市也在积极推广立体绿化。进一步开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加强“拆墙透绿”工作,使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具现代气息,文化底蕴更凸显,城市个性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如今,南昌正以其秀丽的绿色生态环境和繁荣昌盛的经济,向世人传递着城市理念变化的信息。

看到城市环境的变化,感受生活品质的提升,一位市民由衷地说:“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多好的名称,多好的愿景,希望好花常开,好景长在!好梦常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