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中国十多个省市严重缺电,供电总缺口高达3000多万千瓦,这大约是越南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5倍。
有人认为通过打破电力公司的垄断可以有效去除电荒,但市场竞争的弥补,就像给有十个洞的衣服找来一小块补丁布。中国的制造业继续发展,城市化大规模进行,现有城市居民变得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电,每一个方向都在呼唤新的发电机组。
但我们还有可能让总装机容量像过去那样几年上一个大台阶吗?水电遭到了抨击,核电新项目因日本福岛事故全面放缓,火电需要更多的煤,但大批小煤窑已经关张。我们进口煤、石油和天然气,但进口的安全性不断遭遇挑战。当然我们可以发展太阳能电池板,让各地的山口、河谷竖满发电的风车,实现局部用电突破,但中国不是1000多万人口的荷兰,中国的电网靠风车带不起来。
中国的现代化只走了一半,甚至可以说只开了个头,但电力消费总量已经超美国成世界第一。我们可以想象中国的发电量未来像人口一样,也是美国的4倍多吗?
我们大概不该有这样的指望。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几乎完全是欧美工业化之路的翻版和压缩,那是用全世界资源堆砌出来的西方现代化之梦。中国的13亿人口规模决定了,它的现代化必须用更少的电去实现,它必须有一个抠门、精于算计的现代化。
中国的社会组织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都必须把节能省电当成重中之重。我们能做的事情太多了。中国人对大房子的追求应当克制,开小型节能车、聚餐少上一个菜应当成为时尚,官员应带头,明星应带头。当城市的生活垃圾减少,我们的生活更“袖珍化”时,最终的结果都是各种能耗、包括电耗的减少。
中国应考虑重新施行夏令时制度,它的确会带来不便,但既然欧洲国家都能坚持下来,对节电有更多需求的中国就更有理由承受那些不便。
中国还有必要试行大规模的错时上班制度,强化带薪休假制度,发展家庭办公,将各种人流高峰和用电高峰消到最低,提高各种设施平均利用率,充分利用电网的已有供电能力。
我们还需要推行梯级电价,强行控制室内空调制冷温度,并强制性规定建筑物的最低使用年限,反对不计能耗的城市改造。这些点点滴滴的一个总目标是:发达大城市的人均电耗逐渐下降,大城市省下的电和中国新增的电能,都用来支撑新的城市化,帮助落后地区的人们融入现代生活。
对于水电和核电,中国人也应保持科学冷静的态度。尤其是核电,中国未来须引领它的技术更新,在安全选址和布局方面走出新路。欧洲可以不要水电,逐渐清除核电,但中国很难做到。13亿人的现代化,注定会比几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多一点风险,愿意不愿意,我们大概都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一方面在节能省电上,中国社会与欧洲比有很多缺陷。一方面很多老百姓的节俭令人唏嘘,中国南方的大量家庭冬天里舍不得在房间吹暖风。中国的国家志向,要求我们未来在“省”的方面必须比欧洲做得更好,但决不能以人民受委屈为代价。想想这有多难吧,比修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高铁网难多了。但这恰是中国现代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