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局长郭唐勇5月30日向财新记者确认,目前重庆已再次放宽公租房申请条件,取消申请人收入限制,以满足更多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在取消公租房申请的收入限制后,重庆市低收入群体中的贫困原住民,只要人均住房面积为12平方米-15平方米,均可申请公租屋。此前,重庆提出单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2000元,两人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超过两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500元,才能申请公租房。
郭唐勇说,重庆取消公租房申请的收入限制,是为了覆盖更多需要住房保障的人群,真正解决重庆的住房困难问题。
在2011年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会议上,重庆市长黄奇帆(专栏)就曾提出,在公租房申请方面,原住民主要看他们的居住条件,而不是看他们收入的多少,只要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3平方米以下的,就符合公租房的申请条件。
黄奇帆说,“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管收入多少,他们刚出来工作,没有积蓄,肯定也买不起房,当然也符合申请条件;农民工,只要在重庆有工作,没住房,就应算在申请之列。”
重庆市政府的一名官员向财新记者表示,重庆之所以要放开公租房申请,目的在于笼络各种各样的人才,目前重庆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随着富士康、惠普等企业的逐步入驻,重庆对高、中、低人才的需求开始猛增,提供住房保障,有利于他们落户重庆。
根据重庆市政府的测算,在“十二五”期间,重庆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2%,即现有3200万人口中,城镇人口将达到1800万,约600万户家庭。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在给财新记者的一份书面回复中提到,重庆要确保30%以上最低有180万户以上家庭住房由政府保障。
截止2010年底,重庆通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房、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已经解决83.15万户,在“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通过各类棚户区改造解决20多万户,剩下约70万户家庭将通过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进行保障。
屡屡放宽公租房申请条件,对公租房建设的量和速度提出了要求,重庆目前已至少三次宣布提速公租房建设。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去年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的计划是十年内建设完成3000万平方米,如果不够,再用两三年建设1000万平方米。
但是,在2011年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宣布,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提前五年完成计划。
而现在,重庆又提出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就完成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
郭唐勇曾向受财新记者表示,根据国家批准的2020年重庆建设城市规划,其城市建设规模将达到1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00万人,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按照上述原则,确定了公租房规划的基本要求,同时,因为公租房租金原则上不超过较同地段、同品质、同类型普通商品房市场租金60%,因此申请踊跃,目前首次摇号中签率仅为68%。
重庆市第二批公租房摇号昨天结束,一批住房困难的家庭拥有了新家。除了一张张喜形于色的脸成了摇租现场的人文风景外,重庆市长黄奇帆关于公租房意义的诠释掷地有声,值得体味。他说:“政府如此大规模地推出公租房,除了要帮助困难群体解决住房问题之外,引导百姓树立良好的住房观也是目的之一”(《新华网》5月29日)。
这“引导树立良好的住房观”,以前只听人漫不经心讲过,低分贝达不到关注的程度。现在,黄奇帆面对媒体,抖个明白,笔者认为是亮出了隐形储备,抑或“隐形的翅膀”。所谓“隐形”,是这话过早说了,恐怕相信的人不多。大家都在为高房价焦头烂额,“观”的是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能否实现,至于“观念”,是虚的东西,“虚实相生”才能写出好的诗篇。
重庆三年时间要盖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今年1000万平方米有信心墙正瓦全。那位对房价调控爱放“惊人语”的任志强先生,日前还在为各省今年完成1000万平方米保障房苦心“论证”,结论就一个字:难。重庆没有进入他的证据链,重庆能完成。既然承认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那就要看把保障房公租房建设之类当不当大事了;就从百姓利益无小事的角度看,高房价造成群众住房难是明摆着要下决心解决的大事。谁好意思把“千万”难、千难万难的话说出口呢?
从黄奇帆的现场透露得知,重庆对已登记的3400余套高端房征收房产税,今年将达一个亿,今后会逐年增加,高端约束效果初现,已降价10%。中端市场比较健康。4000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竣工,200多万人可以租住,这可相当于两个大城市的常住人口。重庆未来人口规划为1000万,有五分之一的人能住上公租房。难怪重庆允许参加工作后三年间买不起房的公务员参与公租房摇号,这也是一种公平的表现。
在使用多种手段调控房价成效初现的当下,在初步实现高、中、低房价设计的“预算”情况下,加上有敢拍膛子4000万平方米到时交钥匙的气魄,把“引导良好的住房观”拿出来说,水到渠成正当时。有一套自己拥有产权的住房是中国人的住房观,只要划算就租房大多是西方人的住房观。老外的这种观念有可取之处,算盘打得圆。中国13亿多人,住房观念千姿百态、各得其所是民族之幸。罗素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拿来好的住房观有利于提高中国人的幸福指数。
当然,连国务院下达的基本调控目标都没完成是不便于说这话的;对老百姓的住房解决懒心懒意或者心有余力不足,是不敢如此说的。同时,一种新的观念从提倡到付诸实施,时间是漫长的。正如古代把土木结构的建筑称为“营造”一样,你不去营造,不仰望星空,不放飞思想的翅膀,福星怎么会照耀广厦千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