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的确塑造了一个现代神话,提起迪拜,人们首先想到什么?
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高达828米的哈利法塔?还是世界上最豪华的七星酒店,帆船酒店?抑或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
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地方能像迪拜一样拥有如此多世界第一的名头。
更最令人惊叹的是,从一个沙漠里的小渔村,到世界上最壕的城市,迪拜只用了短短20年时间。
很多人对迪拜可能都会有一个误会,这不就是个石油土豪吗?
其实不然,事实上迪拜整体经济对石油的依赖不到2%,是中东唯一一个不靠石油,真正实现了多元化经济的城市。(当然,也不能否认附近石油土豪国的强大消费力对迪拜经济的积极影响。)
迪拜历史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
在发现石油之前,迪拜很穷,人民基本靠卖椰枣、采珍珠维生。
迪拜历史上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自然是发现石油。1966 年,在法塔赫发现了大量石油,迪拜人民瞬间从骆驼背上跳进了兰博基尼里。
石油为迪拜带来了第一桶金,但迪拜能实现今天的成就却绝非是因为石油。
因为迪拜的第二个转折正是——发现石油快没了。
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人,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迪拜酋长,阿联酋总理、副总统。
他曾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的祖父骑的是骆驼,我的父亲骑的是骆驼,我开梅赛德斯轿车,我儿子开路虎,他儿子会开路虎,但是他儿子的儿子还会骑骆驼。”
当其他酋长们在大肆挥霍时,拉希德却始终保持冷静,并开始为迪拜石油枯竭而担忧,一个资源城市会暴富,也会迅速衰落。
用钱“砸”出来的土豪之城
1990年代开始,迪拜启动了一个以“城市营销”为核心、以旅游、会展为业态的发展计划。
但现实却很残酷,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相比,迪拜除了石油、沙漠,几乎一无所有。
也正因如此,迪拜没什么心理负担,采取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拿钱砸。
拉希德把石油换来的财富,加上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的资助,投入到迪拜的基础建设中。 Jebel Ali港、迪拜dry dock、shindaga隧道和迪拜贸易中心,阿联酋70年代的基础建设几乎都发生在迪拜。
同时,自贸区遍地开花,发达的金融体系、惊人的低税负和对商业最小的干预,让迪拜的商业环境更加开放。政府相比附近懒散的土豪国也更加高效,吸引了很多跨国企业都选择把区域总部设在迪拜,使之成为了连接阿拉伯世界和西方的门户。
由此,迪拜的经济成功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1975年,石油收入占迪拜GDP的70%,2006年,下降到3%,现在只有不到2%。
高度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无数南亚人、阿拉伯人还有欧美人都选择在迪拜生活和发展。在迪拜,你可以看到一系列反差鲜明的词语:沙漠与海水,贫穷与奢华,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
这一切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迪拜。
在迪拜崛起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长远规划和苦心经营,仅仅依靠资源或者政策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南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