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乡村振兴征程上不一样的职业农民
时间:2018-05-10 09:06:49  来源:新华社  作者:席敏、邵琨 


2018-05-10 08:18:59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信
微博
Qzone
0
评论
  带着新的理念和技术,年轻的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宝贵的土地

  新华社记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记者近期在山东茌平、寿光、滕州、邹平等地看到,一群年轻农民忙碌在大棚、麦地、果园间,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外出求学、打工、创业多年又回到农村的职业农民。带着新的理念和技术,年轻的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宝贵的土地。

  新农人

  田间涌现更多年轻人身影

  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各项农业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一些农村地区曾出现年轻人流失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随着山东农村环境日益改善,农业发展前景越来越清晰,一些年轻人开始返回熟悉的乡村。

  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曾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大批年轻人外出务工。如今,这里的大棚蔬菜喷红吐绿,一群“80后”“90后”农民忙着摘下蔬菜,送往村里的交易市场。

  今年28岁的任再勇曾在威海一家水产加工企业上班,年收入5万多元。2016年,看到村里大棚蔬菜搞得风生水起,他也回到耿店村建起3个大棚,去年纯挣15万元。他说:“种大棚收益不比上班差,还能就近照顾家人。”

  在耿店村,和任再勇一样返乡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该村党支部委员耿传喜最近做了统计,近两年来村里在外打工的200多人已陆续回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和销售。

  记者在邹平县九户镇见到宋学东时,他正准备动身去北京和客户对接今年的小麦订单。今年35岁的他看起来信心满满,近两年他从邹平县等6个县区流转17万亩地种小麦,去年卖价比市场价高出10%。

  父辈都是农民的宋学东2006年从一所高校本科毕业后,曾在上海一家公司做软件开发,后来创办了一家游戏公司。在外闯荡10年后,他毅然回到邹平老家,利用广泛的人脉,带回来上亿元投资,还与国内大型面点加工企业签下长期订单合同。

  在蔬菜之乡寿光市,27岁的孟德隆两年前从一家工厂辞职返回纪台镇农村老家,他和父亲从村里流转了40亩地后,种了14个葡萄生产大棚,3个试验大棚,去年葡萄平均亩产超过8000斤。父子俩一起培育出近10个葡萄新品种,葡萄苗远销青海、安徽等地。

  “现在的农村环境和农业发展条件与过去大不一样,不仅能从农业种植中尝到收入的甜头,而且越来越有奔头。”孟德隆说。

  新腾飞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技是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因素。行走在山东各地农村,记者发现,一些年轻的新农人带来一些父辈从未有过的新气象。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科技带动下悄然发生改变。

  今年27岁的曲建强是山东诚丰农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老机长”,最近几天正忙着用无人机给农田喷药,才3天时间,就已经作业5000多亩。他说,和过去父辈背着手动喷雾器打药不同,他可以同时用3架无人机喷药,既轻松又高效。

  在滕州市羊庄镇,“80后”刘超将大数据引入了自己公司承包的2000亩樱桃地管理中。他记录每天的浇水量、温度、光照等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最适宜樱桃生长的指标来指导生产。看到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他与国内大型电商企业、超市签下了长期合作合同,原来5元1斤的樱桃,现在能卖到几十元1斤。

  农村有了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在滕州正德康城蔬菜合作社,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技术人员随时可以监控到草莓地里的氮磷钾浓度和水分含量。“有了这套系统,地干了能自动浇水,缺肥了能自动施肥,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合作社理事长李国说。

  年轻人源于田间地头的科技研发为农业种植前景增色不少。在邹平县长山镇,35岁的杜青经营的蘑菇大棚里,乳白色的菌棒整齐排列,一簇簇蘑菇已破土而出。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杜青和多家农业高校院所对接,不断培育新的蘑菇品种,不仅将菌棒出口到国外,还带动周边十几个农户种植蘑菇,一年可增收4万余元。

  邹平县农业局副局长卢玮说,职业农民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技元素,促进了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在他们带动下,农业生产方式更先进了,正由粗放式向精种精管转变。

  新征程

  在产业融合中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发源地,山东提出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推动农业在更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为打造一支符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需要的职业农民队伍,山东省制定了2016年至2020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培育50万新型职业农民。

  记者采访发现,在山东各地针对职业农民培训的创业孵化中心、“田间课堂”等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职业农民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寿光市,大学生孵化创业平台孵化培育的92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寿光市人社局副局长李益全说,这些新农人通过培训,能与资金、技术紧密对接,掌握农业特点和把准市场需求,能更好地用市场理念带动农业生产。

  通过政府引导和系统化培训,返乡年轻人不局限于田间地头的简单收获,他们还用先进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六产”发展。

  枣庄云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华带着20多个“80后”“90后”,正在滕州市北部的山脚下平整土地、搭建暖棚,为现代农业生产打基础。他说,现在农业生产并不仅仅是满足口粮等物质上的需求,依托农业可延伸出民宿、休闲娱乐、文化、科普教育等多种业务形态。

  今年,宋学东计划将17万亩小麦地逐渐全部采用订单生产模式,并将公司转型成可为其他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提供良种培育、采购、烘干和仓储等一体化服务的公司,既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也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他说:“未来的农业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只要掌握技术,理性面对市场,投身乡村振兴就有奔头、有干头、有甜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