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19 09:26: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勤余
在距离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仅一墙之隔的粮油店里,聚集着一个特殊的群体:陪读老人。毛坦厂中学里的苦读生活,为人所熟知。而那些默默守护在小辈身边的老人,更像是一个被生活遗忘的角落。(《中国青年报》4月18日)
根据报道,老人们大多来自农村,许多人还不识字。为了在外务工的子女安心赚钱,老人承担了陪读的责任。那些被陪读的孩子,也多是他们一手带大的“留守儿童”。看来,一个个悲情而又感人的人间悲喜剧又将在毛坦厂中学周围上演。
受限于经济条件,陪读老人生活环境的艰苦是可以想象的。也许有人想问老人,既然这么苦,又何必陪读?一位老人的回答既简单又有力:“读不出来就只能做苦力。起早贪黑,进厂讨生活。”老人们不愿孙辈走上自己的老路,一辈子为生活而漂泊,挣扎在社会底层。
可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仍然是时下最透明、最公正的上升通道。尽管对于应试教育,对于“毛坦厂中学”们的非议和争论从未停歇,但通过这些陪读老人们的故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条通道仍然值得倍加呵护、倍加珍惜。
因此,艰难前行的寒门子弟与默默无闻的陪读老人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同情心,而是一份保障、一份希望。春去秋来,老人们的陪读事业恐怕不会终止。从他们身上,我们读到的是与生活抗争的勇气和毅力。唯有将教育公平进行到底,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让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彻底绝迹,才能不辜负这些陪读老人们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