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宿迁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省委的政治嘱托,也是宿迁的历史使命。
省委全会后,这一嘱托已凝聚为宿迁领导班子新的奋斗目标,这一使命正转化为宿迁干部群众的共识与行动:围绕到2015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总量、均量、质量“三量提升”,全面实施产业强市、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创业富民、科教优先、生态立市“六大战略”,迎难而上,奋力往前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绝不拖全省“两个率先”的后腿。
十二五期间,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中的第一个率先,关键在苏北,重点看宿迁,宿迁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省委主要领导对宿迁广大干群的多次嘱托。
“其实,这不只是政治嘱托,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宿迁必须履行的历史使命。”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二五,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气魄、背水一战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迎难而上,奋力直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绝不拖全省两个率先的后腿,绝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盼。”
摸准实情,锁定目标,落实发展新要求
面对“十二五”全省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大工程”的新形势,宿迁应怎么办?未来5年的发展之路,宿迁该怎么走?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刚上任不久的宿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脑中。尽快适应新形势、明确新目标、落实新举措,显得迫在眉睫。
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宿迁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就事关宿迁未来发展的13个重大课题,与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逐个县区地进行专题调研,并邀请5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宿迁发展的重大问题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辅导。
通过调查研究,摸准了发展实情,宿迁5月14日召开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向全市广大干群发出“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的总动员令。会上,结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提出了全市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即,围绕到2015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总量、均量、质量“三量提升”,全面实施产业强市、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创业富民、科教优先、生态立市“六大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民生改善常态化、社会管理科学化、文化建设特色化、改革创新制度化“七化进程”,不断开创宿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创新理念,对接目标,激活发展新动力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需要更快的工作节奏、更高的工作效率。
宿迁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的历史机遇,在大胆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4月底以来掀起以整风肃纪、提质提效为主要内容的“效能风暴”,出台6条“禁令”,设立“违反会风会纪曝光台”,征集群众对市级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不满意的事”,开展“万人评议机关作风”、“群众满意的机关服务品牌”评选。
“这些动作,就是要加速机关干部服务理念的更新,加快与实现小康目标新要求的接轨。”宿迁市代市长蓝绍敏说,“机关一把手们全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公开做出服务承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更新干部服务理念的同时,必须确立目标追求的新理念。
目前,宿迁距离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究竟还有多远?这是宿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议论最热的事。市直干部们从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知道,“在25项全面小康指标中,宿迁还有11项没完成,其中6项指标差距明显,完成难度较大”。崛起中的沭阳,广大干部群众从市县干部调研大会直播实况中了解到,“沭阳如期全面达小康压力最大,还有10项指标有明显差距”。缪瑞林当即指出,5个方面有待更加努力并激励沭阳“确保苏北第一、力争全省十强”,以新的奋斗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做到“七个坚定不移”。同样,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的干部群众也都知道了实现全面小康存在的差距,有了新的目标、新的发展思路,也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压力。
对此,宿迁三县二区的主要领导干部深受震动:“对过去5年的发展,大家自我感觉都还不错,这样一找差距,那种沾沾自喜的心态一下全没了,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尽快实现新目标。”
经济发展转型,走“量质同升”之路
5月的宿迁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场面热火朝天。投资超10亿元的汇源食品饮料公司,生产的第一瓶旭日升冰茶顺利下线;翔航塑业等25个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叶辉介绍,仅是亿元以上新项目,今年计划新引进50个,新开工40个,新竣工30个。
“从宿迁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面临扩大经济总量与加快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而破解这一难题的路径,就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构建结构更优、规模更大、质态更好的新型工业体系。”代市长蓝绍敏的介绍,干脆、明朗――
“十二五”期间,宿迁将按照“招大、引强、选优”要求,大力推进招商选资,同时,着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发展、主导产业高端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确保每年新增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规模企业200家,“十二五”末上市企业达20家以上。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平均增速超过3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20%左右。培育形成新兴产业、酿酒食品、纺织服装三个千亿级和林木加工、机械电子、商贸物流三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资源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在农业大市宿迁已形成共识,成为“十二五”的重要目标。主抓农业的市委常委、秘书长田洪介绍,“十二五”期间,宿迁将着力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信息化“六化”水平。到2015年,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0个,创建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2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5%,新增高标准农田90万亩,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
改善民生“常态化”,百姓生活年年有新提高
从“十二五”规划到今年初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刚刚召开的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宿迁都特别强化了民生幸福的内容,而且明确提出,今后的民生改善进入“常态化”。用市委书记缪瑞林的话说,“要让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年年都有新提高。”
为此,从今年始,宿迁提出并实施就业创业、城乡安居、医疗教育、公交通达、扶贫济困、养老保障、便民服务、环境改善等八大民生工程。在“十二五”期间,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每年增长15%以上,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13700元。今年内,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保体系,确保实现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得上房,城镇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租得起房。
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不仅靠物质,还须靠精神。宿迁把今年定为“文化产业发展年”,这意味着文化建设从此在宿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更为突出的位置。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益介绍,今后5年,宿迁将充分发挥思想文化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力争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文化企业30个以上,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