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提高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
时间:2011-05-19 11:03:08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陶小兰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城镇规划和建设则是引导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广西,“十二五”期间应着力提高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以加快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一、完善城镇规划

编制体系,科学编制规划

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区城镇规划应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

做好跨行政区域的城镇群城镇带规划。从目前广西城镇的空间格局看,“四群四带”的城镇空间已基本形成,但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仍然滞后。城镇体系规划要通过对区域内各城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打破行政分割,加强战略性资源的保护和控制,引导产业、资金、人口合理地流动与布局,建设网络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这一点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的规划给广西其他区域提供重要的借鉴。

做好中心城市、重点镇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指导城镇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依据。中心城市、重点镇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带动城镇带、城镇群发展的领头羊。在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中,要着眼于城镇群、城镇带的发展目标,在更广阔的空间领域研究资源的配置,分析城镇的区位、经济、人口、土地、环境条件,前瞻性地谋划城镇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更要注重关系国计民生的各类设施的公平与均衡发展,以便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加强专项规划的编制。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深化和细化城市目标和用地布局,根据城镇发展需要,做到规划建成区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中还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刚性和弹性的研究,更好地应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市场需求的变化;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注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公共卫生、医疗、公共空间、体育、交通、防灾减灾等设施的控制和预留,做到“重实际、成系统、有衔接”,以保障城市系统正常运转。

二、城镇建设要

突出特色,完善功能

塑造城镇独特风貌。城镇特色是城镇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结构形态、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总和,代表城镇的个性特征。一个独具特色的城镇,会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突出广西大部分城镇靠水而生、依山而建、绿树环绕、历史悠久、民族聚居的特点,营造城镇的特色和个性。

完善城镇功能。城镇建设要以人为本,从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着眼不断完善功能。加快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强城镇道路交通、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水平;构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体系。中心城市要重点推进一批重要的文化、体育、博览等项目,县城要加快建设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影剧院、全民健身中心,建制镇要建设综合文化站、灯光球场、小型文化健身广场。

三、加强管理,保障城市

规划与建设的顺利实施

坚持依法行政,让公众监督规划的实施。规划要真正成为管理调控的重要手段,就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和《广西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项目的审批、许可等操作。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大力推行“阳光规划”,制定的规划要通过多种媒介公之于众,一切审批许可过程都要在阳光下操作,接受公众监督。

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机构。对自治区内的主要大城市,可借鉴国内大城市所实行的“大城管”方式。这一方式中,规划、建设和城管部门是管理的主体,这三个部门要协调合作,整体联动;城区范围内的各级各部门都是管理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主体,将管理的任务划分到城区各单位,同时发动市民共建共管。通过责任的分化与细化,实现精细化的管理。而对于中小城镇,需要不断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管理机构的工作经费来源、人员配置标准、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基本要求,保障管理的基本需要。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城市建设是以大规模的投入为基础和条件的,在城市建设投入机制上要把市场融资、多元投入的通道打开。把政府的财政支出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上,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通过部分投资、贴息、信贷担保和减免税等多种方式 吸收社会投资。努力争取国家发行我区建设债券,并建设相应偿付机制和加强管理监督。充分发挥政府授权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城市经营,盘活现有城镇资产。

(作者系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