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两会前夕,青岛太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城市化委员会委员苗在善做客新华网,讲述山东省青岛太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的故事。
据介绍,33年前,苗在善创立了山东省青岛太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他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将绿色产业作为终生事业追求,公司建设的数百个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生态湿地园林景观项目等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公司承建的青岛市东海路绿化工程被评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那么,他是如何专注园林产业30余年,践行生态优先成就绿色事业的呢?
创业之初险遭台风 苦心经营5年走出困境
苗在善1957年出生于青岛市黄岛一个农民家庭,19岁参军,退役后当过教师和食品公司职员。1984年5月,他辞职下海做回农民,进行食用菌的种植、推广和培训工作。1985年,他带领10多名同乡建起了苗圃,搞起了园林公司。
然而,万事开头难。公司刚刚开始运营时,在资金和技术匮乏、市场尚未打开的情况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将办公大院夷为平地,几十亩苗圃被台风带着的海水摧残得不成样子,损失惨重。看到如此情景,没到期的银行贷款也被提前催还。对一个从零做起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苗在善把房屋维修好,然后决定出去取经学习。跟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路费,他到了江苏、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几个省,坐火车、公交车走了六七千公里,转了30多个苗圃,认真地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回来后苗在善更加坚定了信心。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和生产发展,公司逐步走出了困境,偿还了因灾害造成的债务,他也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致富不忘回馈社会 倡导“微公益慈善”
经过33年的打拼,青岛太行园林也从创业之初的10余人“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各类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专业人才220多人,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60多人的行业内知名公司。
青岛太行园林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在苗在善看来,为员工创造幸福,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需要是一个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31年来,太行园林内部形成了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员工之间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苗在善不忘回馈社会。他一直倡导“微公益慈善”并在自己的企业和周边默默地实践着。2009年公司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会”,建立专门的基金账户,专款专用。截至目前,青岛太行园林已累计涌现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及劳动模范50多人,为社会做好事4000余人次,救助困难家庭、病灾户、困难学生1000多人次,爱心捐助总计600余万元。
为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在2017年秋天,青岛太行园林在贵州六盘水注资1000万元,建立贵州地区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经果种苗繁育基地,旨在带动振兴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2017年11月,青岛太行园林还与贵州省水城县东部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水城县草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敢于创新 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青岛太行园林的成功源于企业敢于创新。在同行业中,公司率先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范、严格、可行的企业管理制度。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应全民参与。苗在善立即对全文进行反复学习,随后策划了幸福村生态文化乐园项目,项目规划建设面积1200亩,总投资16亿元,建设周期3年,汇集农业科技、生态旅游、文化游乐、教育培训、养生保健于一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在苗在善的眼里,这无疑给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将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商机。”苗在善坦言,根据目前企业的发展状况,青岛太行园林下一步将开拓市场并进行企业转型升级,把公司单一的园林景观建设升级为以园林景观建设为主营业务,发展文化产业和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儿童拓展教育产业。
骏马自知前程远,不待扬鞭自奋蹄。苗在善说,青岛太行园林有着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观,更有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和坚定不移的执着。“今天的青岛太行园林正在朝阳中跨步前行,这个充满希望的群体,会用一贯的执着与真诚去实现太行园林的跨越式发展,为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