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08 10:36:50
来源:新京报 作者:社论
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肖捷、副部长史耀斌和胡静林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肖捷部长指出,今年将重点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通过推进这项改革,有力地促进各级政府更好履职尽责,更有效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水平。
重点推动教育、医疗、环保等相关领域的央地财政权责划分,无疑是有的放矢:理顺央地财税关系,向来被视作财税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如今依循循序渐进的次序,分领域划分央地“责任清单”,就展现了“骨头再硬也得啃”的决心。
回顾我国财政改革的历史,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有效地划分了中央地方的收入范围与支出责任,为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提供了强大动力,也成为我国实现26年高速增长的重要保障。
但彼时我国的经济总量还很小,全社会对公共财政的需求还不是那么强烈。经过26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总量已很庞大,社会需求结构也不断升级,中央地方财政关系面临着新的需求和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从现实情况看,现行的财政体制下,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中央地方关系业已成型。这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带来了相应的隐患。
例如,目前地方债务中的有些风险、PPP的某些变异,都与地方政府增长主义密切相关,或者说,与中央地方财政关系没有得到适时调整直接相关。因此,适应全社会矛盾变化,迫切需要建设公共财政,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中央地方关系,这就要尽快合理划分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还有收入,以与央地关系新导向相对应。
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改革方案,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八大类18个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首先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范围。这为分领域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供了引领,使得中央地方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上做了数量化的界定。所以,这被视作我国财政改革的重大举措。
接下来,除了继续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专门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外,进一步推进央地收入划分改革,也会愈显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划分改革方案”。这就指向了,遵循公平、便利、高效等原则,考虑税种属性和功能,将收入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将地方掌握信息比较充分、对本地资源配置影响较大、税基相对稳定的税种,划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与此同时,加快构建地方主体税种。收入划分调整后,地方形成的财力缺口由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方式解决。
总的来看,2018年央地收入划分改革是一项关系长远的重大改革,也确实该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气势,加快推进,推动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完善,也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