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PP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应多些严谨
时间:2018-03-07 10:08:21  来源:东方网  作者:黄齐超 
       因认为今日头条APP未经本人同意上传了手机通讯录信息,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刘先生将今日头条运营方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今日头条)告上法院,索赔1元并要求对方道歉。新京报记者今日获悉,目前海淀法院已经受理此案。(3月5日《新京报》)

  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APP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手机软件APP能更专业地服务于用户,赢得公众的认可。然而,有些APP经意不经意地收集、记录你的个人信息,比如“日志信息”、“设备或应用信息”、“位置信息”等用户个人信息上,必须选择“同意项”,让你没有否决权。

  刘先生原本是今日头条的用户,在一次换了手机重新登陆今日头条的APP后,今日头条的APP竟然向刘先生推送了他通讯录里的原有联系人账号。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日头条没有经过刘先生的允许,偷偷地上传并且记录了刘先生原来联系人的账号。用法律的标尺去衡量,今日头条的做法显然不规范。事实上,刘先生的遭遇不会是孤例,偷偷记录并上传用户信息的APP,也绝非仅今日头条一家。那么,在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焦虑的当下,这样的做法难免让用户忧心忡忡。

  我们不反对APP实名制,毕竟,这样有利于平台管理注册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可是,APP管理平台收集、记录用户的日志、位置等信息数据,到底有何企图?难得真的只是为了更精准地推送内容?能否切实保护好个人隐私?这些都需要有大大的问号。要知道,日志、位置以及设备应用等网络数据,属于用户的个人隐私,理应被列入到保护的范畴。如果APP平台需要用到这些隐私,且有收集、利用用户隐私的必要性,那至少应尊重并切实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诸如今日头条这样的APP,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网络足迹、兴趣爱好,甚至偷偷地上传了这些隐私数据,其行为有违法嫌疑。表面上看,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更精准的推送内容,为了用户重新登陆时的再提取,然而,这种不尊重用户知情权的行为,能保护好用户的隐私吗?

  现在,刘先生起诉今日头条,要求今日头条道歉,更正错误做法,并赔偿1元钱。当然,刘先生如此要求,当然是为了警示今日头条对用户信息、隐私的尊重和保护。而法院刚刚受理刘先生的起诉,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法院的判决。但在笔者看来,无论结果如何,都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包括今日头条在内的所有APP,在保护用户的隐私时,应在法律的框架内保护应多些严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