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曹远征:从红卫兵变成市场经济践行者
时间:2018-03-05 12:34:28  来源:城市化网 

    城市化网讯  2018年2月27日-3月1日,主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举行。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城市化委员会委员曹远征与新浪财经对话时表示,改革开放这40年对他的最大影响,是他从一个红卫兵,变成一个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新浪财经徐雯发自亚布力的报道如下:

    曹远征出生于1954年,文革爆发前他正在上初中,文革爆发后,他曾当过红卫兵,后来当过工人,又被推荐上大学。随后1978年恢复高考,曹远征考上武汉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硕士。

    曹远征硕士入学这一年,恰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他回忆说,当时三中全会的召开让他和他的同学们被深刻震惊了,更是在寝室里进行了几番严肃、彻夜的讨论:“我们过去受的教育是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现在突然说把地分了,这不是一夜退回解放前吗?这究竟怎么回事?”

    当然,现在回头看,当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对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改革让中国从一个当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变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中国老百姓温饱都难以满足,现在已经迈向小康了。同时中国的精神风貌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更加自信、更加开朗,社会更加包容。

    但是,当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后来曹远征想明白了,邓小平的一句话很重要,即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但贫穷绝对不是社会主义,这就是构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部动力。

    “当时体制束缚人的积极性。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激励机制调动了积极性,于是农民种田热情大大提高,粮食产出就出来了,饥饿的问题由此也得到了解决。”他说:“一开始为了解决贫穷问题,什么都可以试,然后才发现人们自己选择自己生活的愿望和权利,你尊重这个权利,人的积极性就能出现。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基本的经验。”

    曹远征告诉新浪财经,他后来还曾就这件事问过安徽省委,说你们改革的经验是什么?对方回答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管当年争议巨大,但一年以后事实胜于雄辩。

    “这40年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可以说,我原先是红卫兵,现在变成一个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这是最大的变化,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深刻的变化。四十年前是计划经济,四十年以后你会发现,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基本奠定。”他说。

    当回忆起当年中国的贫穷状态,曹远征讲了个小故事。他第一次到美国的时候是80年代初期,“当飞机落到美国肯尼迪机场的时候,看到上空一片亮灯,顿时感到很吃惊。那时北京还都是灰灰暗暗的小房子。”但是40年后,中国的基础设施、高楼大厦远远高于美国、多于美国、好于美国,这就是变化,这是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

    “再比如当年像我们结婚的时候是讲‘三转一响’,‘48条腿’。哪三转呢?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响是什么呢?是收音机。48条腿是什么呢?是大衣柜、床头柜、床,一共加起来有48条腿,这是当年所谓结婚很重要的一个配置。现在去看这也不算什么。”他笑道:“那会儿你想象不到有什么洗衣机、冰箱,更遑论汽车,而四十年全部都实现了。所以,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就,正是这个成就鼓舞着人们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因为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以后,曹远征进入了国家体改委工作,并在那里工作14年,更是贴身参与了中国改革的很多过程。“说一千道一万,改革就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社会因此变得有活力,才使我们的经济走到今天。”

    对于当前的改革征程,哪些领域亟待补上不足?曹远征表示,经过四十年的改革,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高速增长的过程告一段落。未来三年是一个历史的交汇期,是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时期,又是全面进入小康的时期,有三大任务:防范风险、解决贫困、环境保护。其中,防范风险需要降杠杆,具体来说是国有企业降杠杆和去僵尸企业。第二是扶贫问题。中国已整体上进入小康,但依然还存在着绝对贫困的问题,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脱离贫困。“这种改革在过去关注不够,现在更需要加强。”另外,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也是一个体制问题,因为过去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资源耗费型的、环境污染型的,现在已经难以持续了。

    如何看待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个问题?如何提升改革的效率和执行力?

    对于这个问题,曹远征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积极性,一定会有办法,这不是事先你想好,而是在过程中间,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是同时出现的。具体操作一定要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曹远征认为,中国的体制改革从来不是哪个人想出来的,不是坐办公室想出来的,它是自我创新的,你要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一定会寻找出自己合适的一项制度安排,改革由此展开,成为规模,不断地在前进。为什么改革有不竭的动力?正因为改革让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有了获得感,因此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于是改革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持续运行,它也形成了中国特别的改革方式,就是渐进式的,不是间断式,有别于前苏联、东欧的中央计划经济的改革,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更好一点。“尽管每一步你看到并不是最满意的状态,但是它每一步都是与下一步过渡衔接的状态,天天在改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