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06 13:05:55
来源:东方网 作者:蔡正青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隆冬时节,一堆鹅卵石可以做什么呢?很多人都对鹅卵石们视而不见。在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红河州,乡村教师包春雷带领孩子们,给出了最有温度和智慧的回答。在老师包春雷的带领下,孩子们用鹅卵石作出几十件有灵性的艺术品,换来了30多件过冬的羽绒服。(2月3日央广网)
包春雷,一名乡村美术教师,没有局限于教孩子坐在教室里在纸上作画。而是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乡间绿野,带着孩子们倾听小溪的流水声,买来颜料和画笔,捡石头、洗石头,在石头上作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一幅多美教学景象。这别具一格的美术课,同时让孩子真正懂得了如何去审美,如何在生活中创造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捡石头、洗石头,不仅仅是临摹更多的是艺术创作,美术课教学没有纸上谈兵,实打实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出真知,这种真知可能是终身难忘,牢不可摧。让孩子们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包春雷的细心教导下,孩子们很快掌握了鹅卵石作画的技能,并且想象力丰富,很多作品都画得栩栩如生。来自于学生之手的艺术珍品,凝聚着老师和孩子们的智慧和创作灵感,凝聚着孩子们的幸勤劳动和感恩的心。在一件件艺术品的面前,在人们的称赞声中,让孩子们懂得勤奋和付出是有回报的,同时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包春雷老师联系爱心人士,将学生的一件件石头艺术品换得30多件羽绒服,在隆冬季节,孩子穿上精美的能够御寒的羽绒服,格外温暖,格外高兴,在这个冬天孩子们不再寒冷。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贫穷并不可怕,依靠自己的双手完全可以改变贫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
孩子们用鹅卵石精心创作几十件有灵性的艺术品,换来了30多件过冬的羽绒服,未必是等价交换,但这是一群孩子和爱心人士之间实实在在的良性互动,是艺术和善行的碰撞,这也将激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捐赠的行列中来,“众人拾柴火焰高”。
包春雷老师“鹅卵石换羽绒服”代表他的一片匠心,美术实践课有极好的创意,是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作为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应从中得到启发。不仅如此,“鹅卵石换羽绒服”对于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脱贫不是等靠要,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变“输血”为“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