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学”流言折射的不止科学问题
时间:2018-02-01 10:36:4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子 长 
       撕不断、嚼不碎、有腥臭味的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只要一滴血就可以测出癌症,且已被批准临床使用?打疫苗会破坏孩子的免疫系统,自然感染比疫苗免疫好?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警告人类不要再登月了,因为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在中国科协日前举行的“2017十大‘科学’流言”中,上述几条与“肉松是棉花做的”“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多吃主食会缩短寿命”“食用大豆会致癌”“螃蟹、柿子一起吃会中毒”“捐献骨髓会对捐献者产生伤害”等一同入选,成为最受网民关注的年度十大“科学”流言。

  纵观这十大“科学”流言,最直接涉及的是科学常识问题。例如,迄今为止,人类已经6次登月,所有探月任务都没有在月球背面发现外星人的基地,也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建筑物或人为活动的痕迹。再如,接种疫苗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疾病预防策略,“自然的东西”虽然听起来代表了天然、健康,但在建立人体免疫机能方面,即便是现代医学已经大大降低了麻疹、水痘等疾病的致命风险,患者仍要承担比接受疫苗更大的痛苦。刷一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类似的流言还很多,如“不能吃隔夜菜”“笔直的黄瓜不正常”,等等。归结起来,或是凭空捏造,或是忽视剂量标准夸大食物中的某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略加较真或是检索核实就很容易作出判断。科学常识的养成,不仅与一个人是否关注、喜欢探究科学现象、科学话题有关,还牵涉到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即不应盲从和轻信,而是要让事实和证据说话,所作的结论必须经得起检验。

  不过,仅仅反思到这一层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上述十大“科学”流言中,除了“月球的背面有外星人”外,其他9条都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并且有6条都与人们的日常饮食相关。这些流言之所以能广泛传播,固然利用了人们对生存、生命的终极关注,但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现实的社会土壤。比如,部分人之所以会轻信“自然感染比疫苗免疫好”的说法,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一些报道案例的影响,或是将个别地方出现的疫苗因运输保管不当引发的问题,等同于疫苗本身的问题,或是将疫苗不良反应的概率,夸大成为对人体的直接影响。至于对棉花能做成肉松、黑色塑料袋能做成紫菜的恐惧想象,怎么看都像当年的“纸包子”翻版。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在科普教育中,涉及健康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是不能回避的“重灾区”,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公众的分辨力;二是在监管工作中,要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只有公众对食品安全有信心,才会摒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惯性思维,主动抵御流言。

  最后,还应该强化责任。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相关信息,“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这种流言,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某媒体刊发的一篇题为《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的简讯,此后历经另一家媒体发表同类编译文章,社交平台变化标题传播,虽经科普学者、中央电视台等数次辟谣,都未能从根本上阻止网络文章对其反复炒作传播。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食药监总局等10部门于去年7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不仅要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加强动态监测、及时组织辟谣,还专门提到了媒体抵制流言的主体责任,以及严惩流言制造者的法律责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把工作做到实处,构筑起多层次的打击“科学”流言屏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