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危机“赛跑”
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一套,经过几十年的试验不成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把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新的政策,主要是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们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首级,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江泽民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胡锦涛
始于三十年多前的改革开放,涉及中国的方方面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之火从安徽小岗、经济特区燃向全国,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再到财政、金融、价格、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逐步展开。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改革让人们扔掉了各种票证,远离了商品短缺,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0多年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铸就辉煌成就,得益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三个论断深刻表明,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三个重要支点,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强调,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十二五”时期是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总体局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容易失调,社会规范容易失序,心理状态容易失衡,人文精神容易淡漠。这些问题,很难通过制定个别政策解决,必须进行理性、系统、全面的社会变革。
因此,在国内外环境各种矛盾交织的情况下,走了30年的脚步还将继续迈进,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是中国坚定不移的选择。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认为,改革成败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评价,而取决于社会矛盾的解决程度。从这个角度看,改革正在与危机“赛跑”。
创新社会管理——改革的新任务
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保持总体稳定、社会问题多发凸显。在社会管理方面,三十年改革的脚步显得迟滞不前。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一些重大变化的挑战。市场取向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显著地改善了民生,也带来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变化,但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同时,基层的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无法解决在基层,导致上访案件增多;在一些地方,有些社会问题由于多年积累,形成民怨,很容易因意外事件造成群体性事件。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走出一条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的新路。中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改革的重点突破需要“顶层设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反复提到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这一全新的概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强调“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社会管理和创新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有了大幅提高,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很难通过制定个别政策解决。“我国改革走到现在,必须理性、系统、全面地进行顶层设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说。
根本化解深层次矛盾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收入分配是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核心。改革触及重重积弊,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要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视为有机整体,强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仅从再分配环节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合理结构入手,还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包括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等……凡此种种,都需要借助“顶层设计”推进改革。
“顶层设计”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叶小文举例,一个县或一个乡,在规划时可以不对二氧化碳排放太过操心。但从国家层面考虑,如果不注重节能减排,将会毁掉地球和人类。所以,“改革顶层设计”是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决定的。
然而,绘就改革一张图,下好全国一盘棋绝非易事。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建议,要处理好基层探索与顶层规范的关系。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鼓励基层群众敢闯敢试,基层组织大胆创新和探索。“改革顶层设计”同样需要坚持上下互动关系,积极鼓励基层创新,及时总结和吸取基层创新的经验。
前瞻改革与发展的走势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曾经以“摸着石头过河”作为重要的战略思想。由于中国的改革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现成的方案可搬,所以必须坚持试验,逐步探索,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我们面对的现实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在一段时间里仍然习惯于以行政化手段进行社会管理。这样,一方面,国家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时努力把组织社会生活的职能转移给社会,而另一方面,社会却因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延续而不能有效地自我发展和组织起来,难以承接这种职能转移。
而在社会改革领域,社会公正问题与“权力运行”直接相关。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的“公正”与否,是公共权力运行的直接结果。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道德上“正当”的实现,是与整个社会制度上的“正当”直接相关。因此,要实现社会公正,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着力于对“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以“社会建设”为中心谋划下一步的改革发展大局。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按照共和国的宪法原则切实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选举权、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民主”的基本形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道德文明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治“以权谋私、特权腐败、用人腐败”等社会主义公共权力不应该存在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违背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封建恶习,才能使公共权力真正具有“公共精神”并且按照“公共利益”来行使,也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公正”和道德上的“正当”。当然,政治行政体制改革设计是一个非常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也需要一个过程,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
总之,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改革顶层设计”,一是要明确改革发展的价值,即通过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二是要提高“辩证思维水平”,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的大局和重点;三是要强化制度建设,保证制度平衡;;四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民生和服务推进经济持续增长;五是推进以“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为核心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
改革顶层设计的提出,说明我国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加大,但也表明改革发展的蓝图和实现路径也逐渐清晰,改革的自信力和驾驭改革的能力增强,只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去做,发展与稳定都是可以预见的。
(综合 半月谈 人民日报 新华网 中国青年报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