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临时工犯错行政机构担责”,要制度更要执行
时间:2017-12-14 16:08:43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朱昌俊 

    今后,协管员、“临时工”辅助执法时出了问题,或将不能一“开”了之了。近日,云南省政府法制办在官网发布《云南省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拟规定,辅助人员履行职责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的行政执法机关承担。

  现实语境下,“临时工”注定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词语,有着多重理解维度。从法律角度来看,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其实“临时工”的概念本就不再存在了,它只是当前在公共机构中对于临聘人员的一种形象说法。而在公共舆论中来理解“临时工”,它又分为两种具体情形:

  一是,“临时工”在履职的时候确实容易犯错。一般来说,由于“临时工”在专业素养上较之正式在编人员有着差距,因而在履职过程中犯事的几率也就相对更高。但“临时工”身份并不能影响其过错责任性质的判定,这是因为,不论是否是“临时工”,其对外都是代表公共部门履职的人员,与之对应的行政执法机关当然要为其责任“兜底”,这是基本的行政责任论所决定的。

  二是,“临时工”有时作为一种回避责任的“挡箭牌”而存在。为弱化行政机构的责任承担,把正式员工的犯错责任推向“临时工”所为,已然成了一些地方行政卸责的方式。对此行为,就不仅仅是要追究相关过错人的责任了,更要对故意拿“临时工”身份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地方执法部门予以严肃追责。

  结合上述背景再看云南省此次出台的相关新规,可堪是“大快人心”,因为它从规定层面入手,有望告别正式员工与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在责任承担上“区别对待”的局面。就在上个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也出台了类似规定,明确要求:出了问题的“临时工”,不仅本人要被问责,单位也要被追究相关责任。

  对这些地方规定,当然应该加以肯定,它表明了地方在行政执法辅助人员问题上的积极治理态度。但是,对这类规定的效力还是要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所谓“临时工犯错,行政机构也要担责”,并没有突破现有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而只是作出了针对性的强调。如,2010年7月起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就已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那么,即使没有地方规定的强调,对于“临时工”犯错,行政机关也理当承担连带责任。换言之,不能因为一些地方目前还没有出台类似规定,对于“临时工”犯错,行政机关就可以豁免责任。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临时工”在现实中被“玩坏”,更多是执行层面出现了问题,一些事件搬出“临时工”来搪塞舆论、弱化责任,更多是源自于行政理念的偏差和责任担当的缺失。且对于利用“临时工”来作挡箭牌的做法,缺乏足够的追责,因此形成了“破窗效应”。于此而言,把现有的规定执行好,激活应有的责任伦理,让各级行政机关不敢拿“临时工”来回避责任,仍是当务之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