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倒卖医院专家号的号贩子,医院在不断治理,公安机关也一直在强力打击。从一些医院挂号大厅的情况来看,号贩子堂吉伟德的身影的确少多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号贩子就此绝迹。最近,在一些购物网站和挂号App上,就出现了号贩子加价出售专家号的情况。网络号贩子的出现,是骗局还是另一个倒卖专家号渠道?(12月 8日《法制日报》)
越是资源紧缺,越是黄牛泛滥。黄牛倒卖医院专家号的现象,既是民生之痛,也是治理的难点。2016年,一段“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女子在医院大厅怒斥黄牛将300元的挂号炒到4500元,医院与黄牛里应外合,害得她从外地赶来排了一天队都没挂到号。受舆论围观所产生的强大推力,当地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对显性的黄牛炒票行为进行了一次打击。
这种运动式的治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治理黄牛炒票行为涉及到技术、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需要医院、患者和执法部门的全面参与,只要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为黄牛炒票提供滋生的土壤。线下治理尚且如此艰难,有了互联网的技术辅佐,倒票则会变得更加容易,并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增加了打击的难度。如今医院号贩子转场互联网成“电商”,并声称特殊渠道提前留号,在给公众带来疑问的同时,也给打击提供了难度。
线上交易离不开线下的支撑,即便号贩子披上了“电商”的外衣,但获得票源的途径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得维持之前的状态。在挂号实名制下,所谓的特殊通道多是“借名挤号”,即利用别人身份信息抢到票源,然后对外进行销售,要么就是内外合作控制票源——医院内部人员将票源提供给黄牛高价销出,然后彼此进行利益分成。但无论那种模式获得并使用票源,但都说明医院在管理上存在着极大的漏洞,并导致实名制流于形式。
从技术上讲,解决黄牛炒票的最好手段就是“挂号实名制”,并限制每个人挂号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从现有的情况看,挂号实名已经实现了,却没有做到使用实名,使用者从黄牛手中高价购票后,尽管不是自己的名字却依然可以顺利走完就诊流程,足以说明实名制形同虚设。只要医院在就诊的过程中,对挂号的信息与人员进行比对,就足以把黄牛票给遏制在使用环节。
比如针对铁路黄牛炒票,重庆交通大学教授黄承锋认为,目前黄牛党倒票依旧猖獗,要整治这一现象,一方面,铁路部门要彻底清查“内鬼”,一旦发现,必须坚决清退;另一方面,要在制度设计上堵住现有漏洞,尽可能压缩黄牛党的利润空间。对于医院黄牛炒票行为,同样需要采取类似措施,一方面医院要加大内部管理和外部约束,对于公然与黄牛合作的内部人员,要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对于医院未能执行挂号实名制的行为,相关部门也应当给予管控,让医院真正承担起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相关方面要加大对黄牛的打击力度,在既有的法律框架内增加对其刑罚,以起到法律震慑的作用。
在即有的制度设计中,针对医院“号贩子”的法律仅有《治安管理处罚法》,惩罚上限是15天拘留加1000元罚款,入刑的门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更关键的是,对于医院的责任缺乏同效的法律约束力,比如医院未能更好的履行主体责任,或者明知预约程序有漏洞未能解决,又靠什么去约束和促进。不解决医院责任的倒逼机制,让“有些黄牛倒号发生在医院内部”的现象得到遏制,则互联网的介入会给打击炒票行为提供借口。
唯有既打击黄牛,又约束医院实现双向同治,才能斩断利益链条并实现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