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捆绑销售酒店优惠券、贵宾通道、景点门票等增值服务,经过多次曝光,估计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携程上面卖的保险也有猫腻,前两天被上海保监局给罚了40万元。
这么干的还不止携程,其他在线旅行服务平台也存在类似潜规则。哪怕是携程挨罚后,同程旅游网、去哪儿在机票等销售结算环节,仍然默认勾选了航空意外险、延误险等选项。说到这,大家估计都想起来了,原来这里头也有套路啊。
许多旅客买机票的同时会买保险,所以可能没注意这一块。但是,对那些有所取舍的消费者,这就是一件让人崩溃的事情。携程倒也不是没有相关资质,而是没有明确列出承保主体和代理销售主体,也没有具体披露消费者所投保的保险产品适用哪家公司条款及相应备案号。这也是保监部门对携程作出行政处罚的原因。这实际上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在线平台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各大航空公司自行开通网上购票渠道或拓展代理渠道,机票销售本身已经没有利润,甚至还得倒贴,这迫使在线平台挖空心思将流量导向能生财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不显示相关承保主体等信息,“有利于”在线平台垄断话语权,在利润分成中占主导地位。实际上,别看保险没多少钱,利润却非常高,而在线平台甚至从中可以分走6成以上利润。在强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在线平台漠视消费者权益,刻意隐瞒相关信息,也就不奇怪了。
一般这时候,我们都会把原因归咎于监管不到位。这么说倒也没错。你看各大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搞捆绑销售,那么长时间内也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就算消费者投诉那么多,各大平台依然我行我素,并不真正放在心上。到了监管部门出手,平台也没见受什么严厉处罚,依然闪闪躲躲,变着戏法继续给消费者挖陷阱。要说这些套路是潜规则也很勉强,因为谁都可以登录平台,也都可以发现这些消费陷阱。所以只能说,监管总是会存在滞后,而不能及时高效地处理问题。
这也是因为消费者维权的力量不够强大所致。且不说许多人不会因为被误导购买保险而去投诉平台,就算投诉了,能不能得到满意答复还是未知数,至于能否彻底解决某个问题,很多时候还要碰运气。事实上,许多较真的消费者一想到要为几十块钱的保险,找平台投诉,打消协投诉电话,已经先行气馁了。这说明,当下的消费者保护机制过于繁琐,既挫伤了消费者维权积极性,也是在客观上保护了平台的利益。这样并不利于消费者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当然,这并不止是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在国内许多消费领域都发生了类似现象。所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若能够从机制体制上鼓励消费者维权,特别是鼓励消费者针对行业违规违法现象进行集体维权,定能有效杜绝这些消费陷阱。试想,如果消费者在掌握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对商家发起巨额索赔,而且胜券在握,这些商家还敢这么嚣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