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征集明城墙砖是文物保护的示范
时间:2017-11-30 11:50:1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朱昌俊 

    通过全城有偿征集,江苏南京一年里回收8万块散落民间的明城墙砖。据报道,一年前,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宣布启动散落城砖“颗粒归仓”行动,对于提供散落在民间明城墙砖有价值线索的市民,给予最高2000元的奖励。一年后,该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共收到市民提供的城砖线索近300条,已回收城砖约8万块。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修建历时27年,至今保留下来的城墙长达25.1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这一历史地位,意味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不可能被复制的历史遗存。但由于历史原因,南京不少老旧小区在修建中都曾使用了散落的墙砖。现在,这些墙砖在老旧小区拆迁的过程中重现真容,其中不少被作为建筑垃圾处理或填埋。在这一背景下,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和基金会在全城启动有偿征集,可以说是对墙砖的抢救性行动。

  过去一年里,这项有偿征集活动,共回收了8万多块墙砖,效果超出预期。正如活动发起方所强调的,此举一方面为城墙修缮提供了更多的城砖线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砖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活动也整合了更多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进一步提升市民的遗产保护意识,让更多市民加入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

  事实上,更多城墙砖失而复得,从散落状态重新汇集起来,这一过程本身也丰富了明城墙的历史内涵。那些曾经散落民间的墙砖,从市民手中回归保护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只是简单的归还,更意味着部分市民以直接方式参与了明城墙现代历史的构建。从历史维度来看,若干年后,当人们再次梳理明城墙历史时,这无疑成了一个重要插曲和细节。进一步言之,当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自身与古老文物之间的联系,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必定增强,文物保护氛围也将获得更多现实支撑。

  此外,有奖征集墙砖,也体现了文物管理部门对历史原件的重视。诚如文物爱好者所说,“这些城砖都是600多年前的文物,哪怕是残破的,用来修复城墙也是好的,比用仿制的城砖来得更有意义。”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过去一些地方出现过将原有城墙拆毁重建,用全新的仿制砖取代原有城砖进行破坏性“修复”。从这一意义上,南京城墙保护管理部门不遗余力地向市民有偿征集城砖,而不是选择仿制砖来替代,也是对仿制文物泛滥的一种间接抵制,不啻为文物保护上的价值示范。

  多数历史文物与原件的流失和破坏,往往都是不可逆的。但如南京有奖征集墙砖的行动所证明的,通过恰当方式,尝试对散落的文物和历史进行再次回收和打捞,以尽可能减少损失,并非完全不可行,关键是到底有没有意识到历史原件的重要性。与其斥巨资建假古董,不如投入更多精力保护和找回真遗存,这应该成为文物保护上的共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