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莫让“被迫报废”主导了消费
时间:2017-10-20 09:08: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杜一菲 

    放眼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人脸识别、无线充电、虹膜扫描等新技术不断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手机性能越来越强大,新产品发布周期越来越短。伴随着各大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消费者似乎一直处于手机更新换代的“冲动期”。

    但英国巴克莱银行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有77%的受访者选择在购买新智能手机后的两年内更换设备,且有41%的人选择在一年内就换新手机,但电池的续航能力是受访者换手机的首要原因,对新款屏幕或者更多炫目功能的需求却排名垫底。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令消费者懊恼不已的硬件使用短板,像是“贴心”地为顾客留好了及时换掉它的理由。新手机常常还没用多久,耗电快、存储空间不足、系统升级后难以兼容、零部件损坏等让人头疼的毛病就接踵而至。欧洲环保机构指出,电子设备的寿命正在呈下降趋势,用户几乎只能“被迫”更换设备。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计划报废”策略:在设计产品时有意限制其使用寿命,通过提高产品“换新率”来刺激消费获得利润。上世纪20年代,德国欧司朗、英国联合电气工业、美国通用电气等世界顶尖的电灯泡制造商联手,人为将电灯泡的使用寿命降低到1000小时,就是“计划报废”中最著名的例子。

    如果每一个灯泡都能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那个消防站的灯泡一样亮100年,制造商可能的确会陷入困境。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研发者想方设法卖出更多产品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压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考量,甚至被无视。

    伴随着电子产品使用周期的缩短,电子垃圾迅速增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在4000万到5000万吨之间。这些电子垃圾中含有重金属和危险化学物质,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而制造商为提高消费者更换频率,将产品设计得越来越难拆卸,使本来就由于技术原始、成本高昂而推进缓慢的电子产品回收变得难上加难。

    企业对环境的有限绿色担当与其巨大的产品销量造成了明显反差。不久前,美国维修联合会发布报告,指责苹果、黑莓、索尼等公司阻碍绿色电子产品标准的制定。由于技术创新的周期远超标准的更新,很多原有电子产品的绿色标准如今已不适用。电子产品制造商在制定标准的机构中席位众多,为避免影响销售和加大产品设计、包装和维修回收的成本,他们“正阻止一系列有意义的标准更新,让新标准形同虚设”。

    一边是地球资源环境面临“欠费”、寅吃卯粮,一边是企业加大马力、过度营销,这样的发展令人担忧。在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预测的2050年引领全球市场的六大投资趋势中,负责任的社会投资是重要一项。承担起社会责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产品的前世今生,同样也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重新审视由过度消费驱动的发展模式,关注背后所付出的隐性成本,企业发展需要多些大格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