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宜昌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汇报会上获悉,宜昌市近年来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委、市政府支持发展“飞地经济”,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壁垒,实行基础共建、产业共育、环保共担、利益共享,积极支持贫困县、山区库区县到沿江开发园区兴办项目、发展产业。在项目用地上,全市调剂平衡;在利益分配上,实行税收分成;在入园待遇上,享受对外招商政策。秭归、五峰、兴山、远安等贫困县、山区库区县到沿江开发园区兴建项目达15个,总投资突破100亿元。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企地联动、合作双赢”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市域内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中,大大激发了贫困地区的产业活力和竞争力。现已有400多家企业结对帮扶了447个村,累计启动各类项目830个,投入物资折款9500多万元。龙头企业带动型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67家,成员达10.9万户。
2010年,组建的新一轮125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70%驻点贫困村,帮助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125个市直单位共派出蹲点联系干部242名,共投入、争取、引进资金物资3363万元,落实帮扶项目227个,蹲点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735元。
我市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扶贫协会、慈善总会等社团的组织和桥梁作用,引导多方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完善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到老区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市老促会去年募集扶贫基金2019万元,居全省市州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