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杭州:小城镇建设与大城市退出机制
时间:2011-04-26 13:56:17  作者: 戎国彭 
人民网刊登了对中国三农专家陈锡文的专访,陈锡文肯定了过去十年中国城镇建设的“大提速”,说城镇人口足足增加了1.7亿人,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同时他指出其中存在“虚高”现象,可理解为量高质低,主要指就业、就学、医保、社保等方面跟不上。这些方面,相较而言我们杭州算好的。但发展的速度与后劲,同样面临考验的,新一轮的竞争悄无声息地展开了,三五年初见成效之后,小城镇们的实力与知名度,会有一个洗完牌之后的重新排列与展现。
  从杭州的格局看,杭州与各区县市主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辐射能力是相当强劲的,最近提速加快的,是县级副主城在内的小城镇建设,我们可以关注的重点,可以放在临安、桐庐主城以西的区域,其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倾斜即放权给钱之外,必然要靠自身的产业带动,这应该是浅显的共识。那么难点在哪里呢?
  照目前的情形看来,农改居是目前的一项工作重点但不是难点。这项城乡统筹,地方上盼望已久了。从我侧面了解的几个城镇的农改居情况看,群众的呼应蛮积极、蛮强烈的,往往第一期自愿报名阶段不需要费多少工夫就能圆满结束。报名情况里,也有耐人寻味的地方。一种情况是富于创新开拓精神的农民家庭,特别是年轻人当家作主的,比较踊跃改变身份。另一种恰好是新房子造好没几年、开个车去镇里县里不在乎多跑些路的小康之家,反倒安居乐业不思迁居。于镇政府的角度考虑,后者的“转身”即角色转变,让他们感到压力更重,更犯难。
  相对于偏远农村的静止,城镇太需要通过交互流动来显示出它的生命力了。也就是说,外来因素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一个城镇的发展快慢。只路过不停,或者只停停就走,留不住客,对财富的生成与积聚,都是一种致命的缺失。跟不少镇领导交流过,比较纠结的,一是怕比较高端一点的产业落不了地,招商引资门槛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二是就聚集了一点本地集中居住的人口,人气不旺。三是人口的素质提升和行为规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既然是城乡统筹全面发展,我想是否可以把大城市的内需当作小城镇的发展出路加以考虑。这里只提一个养老问题。据说杭州人十个人里快就有一个老年人了(应该是指常住户口的居民吧),其中的低龄阶层,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尤其是消费习惯,很大一部分是跟城镇相投契的,是能够腾出原有空间让年轻人来创业、居住的,关键在于小城镇有没本事吸引他们来暂居或永久居住。这当然不是春游秋游或农家乐避暑的概念,而且仅是租赁不含产权的概念。于大城市来说,常住人口只进不出,用地指标捉襟见肘,可腾挪的余地越来越小,街道社区属地化管理家庭养老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与此同时,交通手段不断改善增进,外来流动人口只会有增无减,交通拥堵造成上班族时间成本的低效高耗,以及空气质量等等,使得舒缓、自由的小镇生活形成吸引,而盘活人口资源,形成输入输出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则更是不堪重负的大城市所求之不得的。
  大城市形成“退出机制”,让老年人乐意去小城镇移居,是一篇大文章,至少涉及交通、医疗、物流、居住、娱乐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功能的提升与完善。这方面,上海人、成都人可能都比我们杭州人,要更敏感一些。杭州的城乡统筹,最好能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实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