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9月13日新华社)
中国中小学生身高及体重等身体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但看着“高大威猛”的学生,体质却不如以前矮小、瘦弱的学生。学生们“中看不中用”,成了“银样蜡枪头”,体型与体质上的鲜明反差,绝对需要引起从家长、学校、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日子好了,不能养出弱孩子。学生体质差,与学习功利化,教育只重视成绩,学生家长及学校不关心学生身体素质有关;也与网络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活越来越舒适与便捷,成年人都变得越来越宅有关。孩子们不爱户外运动,沉迷于电子产品,难以迈动双腿,造成学生体质急剧下降,肥胖率剧增。
具体而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竞技教育缺乏支撑与内在联系,导致学校体育缺少社会体育的课外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得不到激发。相比而言,在美国,仅体操一项就有5000个左右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统计显示,我国各级各类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总共才有7000个左右。对此,需要各地体育系统与教育部门形成成熟的人才共育体制机制。再者,需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在场地使用、经费支持等方面,需要政府多加支持与扶持等等。
同时,需要相应提升体育课的比重,有必要把学生体质纳入班级工作考评内容,要能责任到教师,做到层层落实,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也要看到,青少年体质差与整个社会环境也有关系,加大力度推广全民健身,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身处于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之中,这对青少年体质的提升也不无裨益。
不能让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倒挂现象”继续下去。孩子既然弱,这样的“好日子”又好在哪里?这样的“好日子”不过是让孩子“慢性中毒”的“坏日子”。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体质强,才是能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基础。只有重视学生健康素养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从家庭、学校到全社会,都真正重视起学生体质,才能让孩子过上真正的好日子,这样的“好日子”才能真正成为青少年的“蜜糖”,而不至于成了“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