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一早,老太太的小儿子推开门,闻到一股异味。走进屋里,发现他妈侧躺沙发上,没了呼吸。”昨日,知情者对华商报记者说,南小巷附近一小区77岁的刘老太独自在家,被发现时已死亡。
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刘老太,早年丧偶,晚年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和我们经常说的独居老人相比,她的确还有一个儿子在身边,可是,这个儿子“几乎双目失明,而且精神有问题,总在外晃荡,不着家”。换句话说,以刘老太儿子的自身条件和状况,是无法也无力承担起赡养老人的全部义务和责任的。而按照社区工作人员的说法,“两女儿曾提出要跟妈妈住在一起,但因为弟弟不愿意,老人又偏向儿子,所以才作罢”。
某种程度上,这个家庭在围绕老人养老问题的安排和布置上,已经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可是,亲人没能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他们一定很自责、很悲痛,我们又真的不能苛责什么。事实上,放在老龄化已经到来的社会大背景下看,当一起起老人在家中辞世多日却无人知晓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我们可以看到,子女赡养老年人,固然是传统孝道,但如果把老人的养老问题全部都推给家庭成员的话,这显然不大现实,家庭已经担不起所有的养老之责了。
不说别的,有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约40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数量庞大的空巢家庭以及独居老人,这是不曾有过的变局和挑战,已然倒逼着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养老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如何确立和分担子女的养老之责,让老人的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以及精神慰藉,都有着符合人性和时代特点的安排和保障。
按照2013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提出了诸多任务和目标,比如:“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应该说,破解养老困局的大方向已明,顶层设计已定,剩下的,就是在既定的时间表里,兢兢业业地推进和完成每一项计划和任务,让家庭、社区、机构一起为老百姓构筑起养老服务体系,如此,老龄化社会里,才会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