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联合印发通知,自2017年8月1日起取消6项银行柜台手续费。通知规定,自2017年8月1日起,取消个人异地本行柜台取现手续费,暂停收取本票、汇票的手续费、挂失费、工本费6项收费,通知同时要求各商业银行应主动对客户在本行开立的唯一账户免收账户管理费和年费等。媒体报道称,相关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减轻客户负担61.05亿元。
仿佛是在不经意间,“降费”突然成了近来公众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汇。就在前几天,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宣布,将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这意味着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的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
毫无疑问,降费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无论是手机国内漫游费,还是本次叫停的银行的几项手续费,长期以来就一直是在受到消费者普遍的质疑和诟病中生存,而今终于要成为历史,公众的欣喜自在情理之中。
之所以要降费,因素颇多。一方面,可能是收费的理由不尽合理,或者说曾经合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已经日益与经济社会的变革大势格格不入。以手机国内漫游费为例,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586亿元,同比增长5.2%,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2.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语音业务收入在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占比30.4%,比上年下降7.9个百分点。显而易见,互联网通信已经大量挤占了传统电话通信份额,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电话、视频电话渐成主流,手机用户打电话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另一方面,降费可以减轻包括企业在内的消费者负担,从而释放经济活力,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降费惠民,意义正在于此。
银行取消6项收费“预计每年可减轻客户负担61.05亿元”,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对消费者来说,降费所带来的福利应该是看得到的。但也有网民议论,银行取消的收费项目其实多数与普通客户没有关系,更有独立电信分析师指出,取消长途漫游费不一定意味着更实惠,因为4G用户已经没有长途和漫游费用,所以这一资费调整只会影响到老套餐用户,“目前运营商仍有针对本地用户的优惠套餐,这些用户原本就没有长途漫游通话需求,不排除在漫游费取消之后,他们相应的套餐会发生变化,导致话费实际开销超过以往”。
类似议论未必客观,针对不同的人群,一种降费措施很难达到普惠效应其实并不意外。但是这种未必客观的议论却值得认真对待,因为它反映了消费者一个普遍的诉求,即希望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降费中得到可见可感的更多实惠,尤其不愿意看到一些降费措施成为变相的涨价。7月3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三大运营商时强调,“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速降费”,显然,总理的要求和消费者的诉求是完全一致的。
只要立足于降费惠民的原则,就会像总理要求的那样,努力去发掘降费的潜力,而事实上这种潜力总是有的。近日交通运输部回复政协提案提出的关于降低高速公路收费的建议时表示,“面临着债务增长和筹资任务仍然较重的双重压力”,“降低高速公路收费尚不具备相应条件”,这一回复引发了热议。但从交通运输部的完整回复来看,交通运输部近年在高速公路收费的治理方面并非全无作为,比如“全面取消了各类违规及不合理收费”、“降低了偏高的收费标准”、“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事实证明,在降费的问题上,哪怕的确存在太多的困难,即使很难完全如消费者所期望,但只要真有惠民的意愿,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