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博士招聘十月无果,城市拿什么“抢人才”
时间:2017-07-17 09:01:09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朱昌俊 

    为吸纳人才,陕西西安市人社局去年9月发出公告: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92名。可时隔近十个月,当时参加招聘被录用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却迟迟等不到结果。对此,西安市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郑化卫回应称:“我们授权各个单位来进行具体组织(招聘),那么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单位进展不一,有些进行得早,有些进行得晚,造成整个上报时间也不一,所以最后造成办理手续有延迟的现象。”(陕西广播电视台) 
 
    根据西安市人社局方面的回应,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个招聘单位进展不一,为了统一上报,所以进展快的也要等待进展慢的;二是,人社局跟市级部门包括招聘单位的协调,“做得还是不够到位”。 

    按理说,既然是“抢人”,那就得有几分紧迫感。可从这个解释看,实在让人看不出当地相关方面在抢夺人才上的压力与危机感。说白了,无论是为了谋求统一上报,而不惜让整个招聘效率慢下来,还是人社局与招聘单位的协调不够,都体现的是一种僵化的行政管理思维。换言之,让被头名录取的博士苦等十个月都无法走完录取程序,不是什么偶然的意外,而是有着某种必然性。 

    去年以来,全国多个二线城市为留住和吸引人才,出台了一系列招才政策,政策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可这起个案分明在提示,好的政策是一回事,政策的落实或又是另外一回事。再好的政策若依然依靠的是旧有的行政思维和程序去执行,不跳出原有的制度和理念掣肘,恐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也难以真正对人才产生吸引力。 

    招聘和录取程序的拖沓,所影响的不只是人才被录取的进度,更难免让人对整个城市的行政效率和作风产生连带的“差评”。要知道,一二线城市对人才的比拼,不仅表现在具体的人才吸引政策上,更体现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行政作风等“软实力”的竞争。如果人才进入城市的第一个关口——招聘,都要经历漫长而不确定的等待,又何以让人对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与行政作风产生好感,继而有“留下来”的冲动和信心?  

    所以,这起博士招聘十月无果的案例,提醒那些忙着抢人才的城市,别只顾着在抢人政策上“竞技”,更要比政策的落实效率,比“看不见”的公共服务、行政作风的改善幅度,这些才是城市抢人的最大砝码,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求贤若渴”的诚意之所在。若招聘环节都要“卡脖子”,体现浓浓的行政做派,二线城市拿什么去和一线城市抢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