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平: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中海联行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柬埔寨共发国际投资集团执行董事
关于城市的发展演变。小城市要大作为,首先要回忆一下自古以来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几百年前,在农耕为主的时代,马车成为人们在城市间行走的工具,一个城市的出现和存在,第一是由于行程距离需要歇脚,第二是该地有丰富的物产,第三是这里适宜生存和生活,进而逐渐成为市镇。在一百年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到了工业时代,火车成为人们穿梭在城市间的工具,火车站点的设立,把城市间的距离拉大,不同地方物产的交换更加多样性,人流和物流逐渐形成规模,规模化城市也随之而出现。与此同时,由于“过路经济”,即大站点之间还有小站点,也就形成小城市群。几十年前,我们迎来了高速公路时代,随着高速公路的兴起,许多小站点市镇消失,沿着高速公路的枢纽站,又有了新的功能城市的出现,开发区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产物。十几年前,有了高速铁路,城市高铁的时代到来,又出现了新的城市规模和形态。将来,也许当我国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短途的城际飞行成为可能,伴随着城市机场的建设,还有可能出现新兴的城市模型或以机场为纽带的城市圈。综上所述,研究城市群的发展,应该考虑它存在的基础和需要,进而再研究它的内容和发展。
关于开发区的发展演变。小城市有大作为,多指开发区,因为它集中了母体城市的创新资源和经济要素。关于开发区如何成为一个城市群的经济中心,我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以中关村开发区为例,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小城市如何大作为”。
二十年前的中关村区域,其地理定位主要是由50多个科研院所和30多所大专院校所组成的方圆不过5平方公里的地区。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使这里科研和教育资源市场化的激情被点燃,很快形成人们瞩目的独特的经济活跃区。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希望“小中关村”变成“大中关村”,将中关村的“经验”复制推广(实际上中关村的特定科研和教育资源是不可能复制的)到全北京市,并扩大中关村科技辐射的影响,北京市将所属的5个开发区(海淀科技实验区、亦庄经济开发区、朝阳电子城、昌平开发区和丰台开发区)组建成副省级中关村科技园区。在组建前,开发区各自为政,在招商引资时相互形成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了项目建设“零地价”和“负地价”的招商情况。基于这种情况,新的中关村管委会(大管委),首先对各分散的产业园进行产业梳理,根据各园区自身独特的产业资源要素和可能的发展途径,确定引进企业的类型,并制定符合其类型产业的特殊政策,促使相对专业的产业得到有效吸引和扶持。经过几年的磨合与研究,各个开发区产业得到定性,开发区各自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方向和产业特色。“大管委”只管把握方向和研究新政策,“小管委”抓生产落地和经济效益,形成了各开发区短板剥离、主板强盛,指挥有方、分兵作战,做到了有的放矢,避免了小而全的全盘接收和恶性竞争的缺陷,使中关村开发区迎来了快速发展和协同合作的大好局面。在此基础上,中关村又进一步开展技术专业领域的产业促进研究,进而又派生出了国家生命园、软件园、航天园、环保园等多类型产业园区,而且这些园区还得到了跨区域的发展,使中关村的科研与教育资源真正辐射到全北京市、辐射到全中国,影响到全世界。
上述举例告诫我们,不能单纯将小城市建设成大城市,在招商发展和周围城镇规划时,要科学梳理和科学分类,还要考虑利用自身的历史资源和周边协同作用,周密计划,阶段性发展。总而言之,对于城市群的招商,要先有产业分类和规划,再有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懂得科学的招商和创新。
关于开发区的城市定位。开发区体制目前还不是城市概念,它只是城市中的一个“试验田”,我相信,开发区很快将并入城市管理体系,不再是“实验区”。开发区的诞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生成的特殊区域,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旧体制还没有被打破、新体制还没有被建立的特殊时期产生的“试验品”。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很多模式已经成熟和定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梦”的体制与制度得到重新建立,我们不需要再“摸着石头过河”,不需要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我们需要的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准绳,“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依据法律和科学发展观,去创造国家资源和中华人民福祉。开发区的生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一个新的定位和名片,当今,开发区再圈地和大张旗鼓地搞建设已经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了,我们应该研究现有开发区的深层次挖潜,并借助于国际新经济形态,利用开发区的创新空间,配合国家打一场国际技术经济战争。
空港和临空经济区应该成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特殊的功能区域,并起到相应作用。多年前我就表示,开发区应该成为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并承担部分功能,不能太过独立。当今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关闭:这部分开发区占用大片耕地却撂荒,不能产生经济价值,属于浪费资源。一个方向是将其纳入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这部分开发区的模式已经定型,产业发展已经具备规模,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特色。
关于北京新旧空港的分工与定位。首都国际机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北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如今,新机场在建,两者肯定要在功能上进行分工,甚至会有很明确的主导产业任务。在这种新的格局下,包括产能输出、功能分配,首都国际机场区域会被重新评估和规划,我们要结合“疏解首都功能”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两个要素,给这个机场开发区重新定位。
关于“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很多信息在提醒我们,目前我国的很多问题,包括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在国内封闭和独自解决的,需要在国际化舞台上去寻求解决办法。我们各开发区同样存在困惑的问题,也应该“走出去”,放大到国家层面或世界层面去研究解决办法。有些得不到解决办法的问题,不是没有“解”,是不知道“解”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寻找解决办法。这就像我们学生年代解算术题,上了初中再看小学的难题就不是问题,上了高中再看初中的难题也不是问题。从世界各国来看,知名的、大作为的那些小城市,都不是解决本国问题的地方,它们都扮演了承担全球某一功能的角色。例如,瑞士提供了世界的名表,新加坡控制并服务于马六甲世界巷道,还有芬兰的郁金香,泰国的香米……我国的浦东解决了部分亚洲金融活跃区的问题,三亚提供了度假的优美环境,义乌市向全世界提供小商品批发……所以,不论是空港还是小城市,都需要高瞻远瞩,需要将眼光瞄向“一带一路”,需要“走出去”,当你站到世界舞台上并占有一个份额后,小城市就完全可能产生大作为。
祝福在座的代表小城市的领导,再上一层楼,再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