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这些目标充分体现了对2017年创造新辉煌的信心。报告透露出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信号将会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发生哪些变化?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从城镇化的角度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靶向解读。
NO.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报告原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
★靶向解读:2016年,全国有1600万人进城落户,2017年的目标是实现1300万人以上进城落户。可见,全面推进农民工进城落户是2017年新型城镇化的中心工作。其主要措施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明确提出超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人口疏解为主,鼓励进城农民工在三四线城市落户。
NO.2撤县(镇)设市
★报告原文:“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靶向解读:表明中央高层已经开始对三四线城市进行“补钙”,以增加中小城市的吸纳能力,专家预测,2017年或许将迎来“撤县设市”和“撤镇设市”的热潮。
撤县(镇)设市涉及到财政、规划、产业、城建、管理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变。以道路建设为例,县(镇)多以县道为主,撤县设市以后,道路的建设标准、绿化标准、管理维护标准都相应提高,这对县(镇)级的财力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严峻挑战。当然,撤县(镇)设市所带来的机遇更多。必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不断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特色城镇体系。
NO.3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
★报告原文:“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靶向解读:以往的两化互动,多聚焦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即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今年强调了“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并强调要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寻求破解农村发展的“瓶颈”,值得关注!
NO.4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报告原文:“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完成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靶向解读:今年以来,从中央1号文件到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无不围绕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建设。可以预见,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愿景,不单单是一派田园风光,而是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这意味着2017年之后的新农村建设,不再是简单地把民居修得漂亮一些,而是要全面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等综合环境的治理,这必将给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等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NO.5因城施策去库存
★报告原文:“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靶向解读:房地产调控已连续几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表明政府极其重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同时,政府还加大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NO.6棚户区改造
★报告原文:“2017年要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棚户区改造需要重点关注货币化安置和区域环境整治。”
★靶向解读:2016年,全国完成了“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与以往的政府主导建设安置房不同的是,2017年的棚改提出“要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这也与“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是相适应的。有意思的是,以往的棚改主要集中在建房子、修房子,2017年的棚改多着眼于区域环境的改善,提出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NO.7加大综合管廊建设力度
★报告原文:“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靶向解读:为统筹城市各类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路面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中央多次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见,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近几年城市建设的热点,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
NO.8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报告原文:“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靶向解读:2016年公布了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分别在华南、华北、华中、西南、东北等地,选择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试点,2017年要继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防治城市内涝。可以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国家将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NO.9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报告原文:“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
★靶向解读:“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级战略规划,既和区域发展有关,也和对外开放及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密切相关。回顾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度与成果超出预期,众多企业从中受益。今年,国家仍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便利条件。
NO.10打好蓝天保卫战
★报告原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重点地区PM2.5浓度明显下降。”
★靶向解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
NO.11医疗教育惠民生
★报告原文:“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取消药品加成。”“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靶向解读:我国一方面应当完善和整合医疗筹资体系,另一方面要改革医疗服务体系,改变医疗资源分配“倒三角”状况,解放医生,鼓励社会办医,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在此基础上切实降低民众医疗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根本上看,健康、完善的公共医疗配置体系,公平、有效、人性化的公共医疗服务,有利于我国大健康产业需求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城乡矛盾仍然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关键要素的集聚地之一。与长期工业化的西方社会不同,当代中国社会的分群性持续流动不是源发于原有社会结构,而是催生于急速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留守儿童教育、保育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仍然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议题。通过减免农村学生就学费用做减法,通过提高家庭生活条件做加法。让全社会关注农村教育,让农村学生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