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垃圾科学分类离我们更近些
时间:2017-03-29 10:16:08  来源:红网  作者:徐盛彪 

    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东部地区达60%以上。可以说,焚烧已被视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3月28日《科技日报》)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评估报告》显示,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社会成本是高昂的,北京生活垃圾从收集、运输、转运、焚烧,到最后的填埋,全过程社会成本高达2253元/吨。另外,垃圾的焚烧、填埋又避免不了对空气、土地和水源地污染。然而,如此不环保、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垃圾处理模式为何还是这么盛行呢?

  因为简单啊。各色各样的垃圾拉到垃圾焚烧厂一股脑地烧掉就好了,不管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有用还是没用,都一并享受“共同待遇”。虽然在某些环节,会有环保工人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但是绝大多数垃圾还是被简单粗暴地处理。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垃圾的产生越来越多且无法避免。所以,对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再利用是减少垃圾焚烧量的根本之道。

  垃圾分类我们都懂,不管是在电视公益广告上,还是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垃圾分类这”几个字,街边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肩并肩”垃圾桶好像也是垃圾分类的证明。但是简简单单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又有谁能清楚区别呢?

  仅靠垃圾桶上的提醒,真的可以严格分类吗?如今,多少家庭能做到垃圾分类呢?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却也可想而知。但是,人不能一并而论,大多数人还做不到垃圾分类,并不意味着少数人不可以。当这些少部分人遵循公益广告词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时候,却没有想到,某些情况是,最后所有垃圾却被倒入了同一辆垃圾车内。不管你有没有垃圾分类,好像结果都是一样的。

  而现有的垃圾分类不仅徒有虚名,还有本质上的错误。公益广告只是一味地简单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却不强调垃圾该如何分类。另外,宽泛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式分类,其实并不合理。很多原本是可回收的垃圾经过混合,却变成了不可回收垃圾,例如衣物和食物残余或粪便混合,就再难回收。

  真正做到垃圾科学分类绝非易事,不然也不会宣传垃圾分类好多年,却没什么动静,而对垃圾简单粗暴地焚烧填埋也非长久之计。国家和政府不仅要建立健全垃圾回收体系,还要将垃圾分类细则宣传到位,尤其是加大对幼儿园和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力度,从而督促家庭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自觉遵守,形成垃圾必须分类的环保氛围。

  贯彻落实垃圾科学分类的发展方针,还需要我们老百姓的积极响应。我们是生活垃圾的生产者,垃圾分类也只能靠我们自己行动起来。另外,国家还可以通过立法来规范行为,周边的日本等国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实现垃圾科学分类并不能一蹴而就,但将垃圾变废为宝也非遥不可及。垃圾处理所能带来的产业效益,对能源、材料、环境、就业等各方面都有帮助。一个是垃圾焚烧带来的百害无一利,一个是垃圾回收的百利无一害,我们都清楚其中的优劣。而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的未来。

  垃圾科学分类离我们很近,但其实又很遥远。垃圾科学分类离我们很遥远,但也可以很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