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理广场舞扰民关键在执法
时间:2017-02-23 11:17:4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焱 

    新修订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3月施行,其中关于广场舞的规定颇引人注意。《条例》提倡文明开展个人、集体健身活动,但明确指出不得扰乱公共秩序,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情节严重者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广场舞承担着中老年人健身和社交的多重功能,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广场舞是民众自由范围内可选择的娱乐方式。但近年来,因为噪音问题,广场舞参与者与周边住户之间的冲突事件屡屡出现。广场舞参与者遭到高楼丢水袋,甚至朝天鸣枪、用藏獒驱赶等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

  不光广场舞,在公园合唱、抽打陀螺、甩鞭等“扰民健身活动”的存在一直都有争议。北京市此次以地方立法对健身扰民情况进行专门规范,显示了政府对该问题的态度和治理决心。

  事实上,近年来对广场舞的治理并不缺少规则。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立法,还是各地出台的规定、条例,从音量、时间到场地等方面规范广场舞活动,不可谓不细致。比如,《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公园噪声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城市公共绿地上禁止打鼓鸣锣、甩鞭等噪声污染大的活动,对于违反规定的个人、团体可处以100元至500元的罚款;安徽合肥从2015年起实施的《城市管理条例》则明确,广场舞等有音乐伴奏的,应按照规定控制活动时段和音量,不得影响居民生活。

  立法之后,执法更是关键。俗话说,法不责众。在广场舞参与者“人多势众”的情形之下,相关法规基本处于被虚置的状态。眼下的情况是,如果周边住户受到广场舞的噪音干扰,调解无果报警,警察一般本着调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出警后劝导说服教育几句也就罢了。但往往警察前脚一走,后脚广场舞的音乐又响起来了。

  所有的权利都有边界,所有的自由都有前提。跳广场舞是参与者的权利,享受安静的生活环境、免除噪音污染是周围住户的权利。在欧美国家,类似广场舞扰民事件很少发生,是因为权利边界界定得非常明晰。只要有一位住户反对广场舞这类活动,且有相关法律法规可依照,就得立即叫停。2013年7月,在美国纽约,一支华人舞蹈队因为在公园排练广场舞被投诉“扰民”,领队甚至被警察铐了起来并收到了传票。

  良好的环境,是政府提供给公众的公共产品之一。广场舞该在什么地方跳、什么时间跳,跳的过程中要遵守什么规则,谁来协调,谁来监管,出了问题由谁且依据什么来处理……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更为明晰的规范,而规范明确后,就需要更有力的执行落实,只有这样,立法才有意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