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特色小镇原住民和新住民住房问题是特色小镇的应有之义。
国家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张学勤表示,小城镇在建设风貌上也要有独特的方面,比如小城镇的风貌、文化、山水别墅,防止所有的小城镇千城一面。张学勤强调要避免在发展特色小镇中一哄而上的现象,应因地制宜、突出特点、按部就班。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国际交流专委会专家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处长马庆斌认为,特色小镇可以考虑建立“双轨三层”的住房保障体系。
马庆斌说:首先,要注意区分市场概念的“镇”和行政概念的“镇”。这对于理解这个问题特别重要。目前,讨论的问题是一种市场化的概念,也就是说不是一个行政单元,而是一个产业和居住融合的项目片区。
马庆斌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市场和政府双方的优势、责任结合起来,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很重要。更为合理的办法就是要建立“双轨三层”的住房体系,市场管商品房,负责多元化的需求,而政府负责规划建设保障房,简单地划分三个层次,也就是说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由市场化的商品房解决,而低收入群体为主体则由政府负责提供保障性住房。在这个前提下,资金也就更为多元了,市场负责市场的,而政府的财政则可以更多地花费在保障房建设,或与企业合作建设保障房。这个问题,一开始就要设计到特色小镇的项目规划中来。尤其是保障房中的公租房和廉租房的运营管理,都可以设计为市场主体来管理运营。这本身也是“PPP”的模式。
正如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所述,“小城镇发展的瓶颈约束之一就是钱”。
针对有些地方一哄而上发展特色小镇的情况,冯奎分析称,“这具有非常强的背景,需要引起高度的警惕。”他特意提到,在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工商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会从大城市转到特色小镇、小城镇,以寻求转型发展。当前,有很多所谓的特色小镇、小城镇,基本上都还是在搞物理空间建设,这一点需要高度警惕。而地方政府为了寻求经济增长,也会迎合他们的这种要求。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商业不动产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邵念强认为,特色小镇首先是功能小而全的微型城市,其次是要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邵念强说,纵观国内外著名的特色小镇,首先打动人的是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小镇建筑。特色小镇大多不应该是新建的,而是对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小镇进行维护、改造和保护性开发。
历史传承下来的小镇,通常都有小镇的中心、街道、边界、标志性建筑、小型广场、与外界联系的交通系统及满足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功能区或者是场所。我们应避免大拆大建,而是因循改造,保留原有的小镇肌理和韵味,展示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只有如此,才能称其为特色小镇,这样的特色小镇也才有恒久的生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对既有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新建建筑要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既有建筑形成呼应。
邵念强认为,资金的筹集方式可以走市场化道路。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利国利民,也有良好的投资收益,会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邵念强建议,各地应该组建专家委员会,对特色小镇的规划及建设方案进行论证,防止走偏。
关于金融手段如何促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秘书长邢军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特色小镇要做好,要规划先行。既有大的区域规划,也有具体的项目规划,体现生态价值。第二,特色小镇建设前期要引导社会资本进来,掌握资本的都是机构或者个人对生态价值有一定的需求。第三,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由政府出面进行引导,搭建平台。政府的平台搭建以后,能避免乱开发、泛房地产化的现象,使小城镇建设更有序的进行,另外政府要提供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