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我的学生时代
时间:2016-12-22 10:55:13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史瑞松 

  时光若水,岁月如梭。不知怎得,这一阵儿,经常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回想起我那亲爱的老师们。今日记下,和大家分享。

  一至三年级,本村复式教育。我的村子很小,学生很少,同级学生包括我仅有四个人,教学条件非常有限。我和村里的同龄人,没有上过幼儿园,到了四年级去邻村读书时,才知道有“育红班”,也就是现在的幼儿园。哪像现在的孩子,能快乐完整地享受为期四年的幼儿教育。一至三年级都是在一个教室,由好兰老师一个人来教,三个年级同处一室一个老师教书,在当时也非常的少见。从早到晚,老师没有休息的时间,依次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工作十分辛苦劳累。我上三年级时和二年级的学生共坐一条板凳、成为同桌。后来回想总感觉:到了二年级,才明白一年级的内容;到了三年级,才明白二年级的课程。这就是复式教育,今天给孩子说起这些,感觉不可思议、也无法想象。当时,条件虽差,但读书的时光总是单纯快乐美好的。至今仍清楚记得,一个冬日清晨,我们在教室高声诵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声音传出校园,村西头都能听得见。

  四年级,邻村上学。如前所述,我们村的学校只能办到三年级,四年级必须去附近的大村子去上,每天步行来回,单程二里地。到了四年级,我们四个同学才享受到一个年级一个教室两个老师来教的待遇。语文数学由淑萍老师来教,地理历史由苏老师来教。四年级同学不到二十个,来自周围大小五个村子,相处得那是相当快乐顽皮。春天,大家到郊外移栽刚从果核里冒出新芽的杏树苗桃树苗,夜晚捕捉萤火虫。夏天,到瓜园吃西瓜,用柳条编草帽。秋冬季,玩砸元宝游戏,甩的胳膊老疼。日子是快乐的,学习内容也更加丰富。淑萍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鼓励我们:“我看,将来咱们班谁和谁能考上大学……”。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大学这两个字,也是我得到的最大鼓励和暗示。我和赵老师的儿子是同学,他也非常好学。有一天,赵老师当着我的面,对他儿子说“你在学习上比不过他”。当时,我的心里为之一颤。一个来自小村子的学生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当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赞扬期许后,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舒展。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五年级,学区联中上学。所谓学区,指十来个村子为一学区。所谓联中,是指学校包含五年级和初一初二初三四个年级(当时小学五年制)。到了五年级,我们又到另外一个村子,上学区联中。依旧步行来回,单程三里地。五年级有两个班,每班四十余人,分别有两个老师来带,我在二班读书。兆兰老师教数学,延涛老师教语文。兆兰老师,不修边幅,烟不离手,挺有趣。他曾给我一本黄书皮的数学习题集,都是难题。应用题五花八门,有鸡兔同笼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等,感觉挺有挑战性、挺刺激,受益匪浅。我上学的路上经过一块草地,有次放学回家,来了兴致,就坐在枯黄的草地上,做起了习题集,一连做出了几道难题,其中一道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10多个分数混在一起,乍看很头疼,耐心一算,结果是个整数,算出来后,心里真是那个美啊!兆兰老师不教语文,但对作文有自己的见解:作文就是东拼西凑,就是好的摘抄粘合在一块。当时,不理解;今日回想,确实有道理:复制粘贴确实是个基本功,但更是个技术活。他还把亲戚给他写的信拿给我们看,这是我第一次感知什么是硬笔书法的美。延涛老师,感情细腻。有天清晨,看到他在教室外东山墙边,亲自办黑板报,左手夹了一根烟卷,右手书写了十来行长长短短的文字。现在想来,那是他自己写的一首散文诗。粉笔字俊美潇洒有力,词语真挚有情:“昨夜,干枯的树枝从高高的树梢跌落,把地面敲打得啪啪作响……”。

  六年级,乡中上学。当时小学五年制,习惯称初一为六年级。1990年,我上六年级,全乡所有适龄同学都集中到乡政府驻地中学读书。六年级共有四个平行班,每班六十余名同学。中学生活颇为艰苦,从此开始住校,40多人的集体宿舍,场景不可想象。无论冬天夏天,都是直接到自来水管冲冲洗把脸。周末放假,期间周三中午再回家一次,带馒头咸菜。上周末,闻到母亲买来的酱油挥发出的鲜香,感觉非常熟悉,近日醒悟,那是初中上学时吃的酱菜拌酱油辣椒油的味道,那是我们的主食、舌尖上的美味。然而,当时没有觉得有多苦,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这样,这可能是集体无意识吧。课程能全部开足,读书以来,第一次接触音乐课美术课。课外读物,几乎没有,直至初三,才接触到第一本课外读物——《中学生博览》,真如一饿汉扑在面包上,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累的脖子有点疼。秀清老师教我们语文,她中师刚毕业,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让我第一次领略了什么是语言美。后来得知,她经常跟学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如何发音,自己感叹:学习不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且也可无处不学、无时不学。我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颇得老师的喜欢,老师非常欣赏我遇到难题冥思苦想的样子。坚持不懈,周而复始,自己的学习信心不断强大,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整个班级学风很正,真是比学赶帮超的样子。只要中午天气晴好,不少同学都会到校园僻静的角落或是附近赵牛河畔的树林里复习功课。有段时间,我们班还兴起一段自学毛笔书法的热潮,有模有样,成绩有大有小,非常充实快乐。班级成绩自然响当当,我们班的前四名就是全年级的前四名而且都是男生,班级前十五名也仅有两个女同学,后来秀清老师的妹妹也从其他班转到我们班来享受美好的学习氛围,够强悍吧。

  人人都无法超越自己的年代和教育,不能讨论其优劣得失。学生时代,如同没有伞的孩子,努力地向前奔跑,尽管有点艰苦,但总体来说,是快乐充实、丰厚幸福的。清苦的条件不仅没有阻挡我们学习前进的脚步,反而更加磨练起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树立起敢于胜利的决心和勇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我们的灯塔坐标、伯乐指路人,她给了我们知识、思维、态度、情感和信心,让我们发现了一片又一片的新天地。今日,假若自己有一丝一毫的谦虚进取之心,有一点一滴的学识素养,那也都是老师给予的。感谢您,亲爱的老师!

  时光流淌,真理永恒。记下这段经历的原本初衷有两个:一是感恩自己的老师,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老师是我们人生的灯塔、成长的引路人,她带我们阅读浩瀚的书海,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二是让自己的孩子了解父辈求学不易,珍惜感恩时代的给予。任何时代环境都有两面性。当下,孩子们的物质条件充裕丰富,有手机,玩电玩,穿品牌,吃可乐鸡翅,爱看明星综艺类节目,等等。明星的生活光鲜亮丽,令人羡慕,但终不属于我们,只能看看乐乐而己。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民国那些大文人,让我们心存敬仰,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享受物质不被物质绑架,喜欢色彩变化但不能迷乱双眼,不追求新奇惊悚快餐式的东西,坚持“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一真理,扎实做事,认真为人,坚持不懈,积小成大,我们的内心就会更强大,我们眼前的世界才会真精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