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过劳死”的消息引发热议。据报道,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成为世界“过劳死”第一大国。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班时间的延长,“过劳”似乎已成为中国职场常态。越来越多因工作猝死的新闻频现头条,让人们深感这60万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其实,我国现有的法律对职工的劳动时间、休假权利已有明确规定,然而落地时却屡屡遭遇尴尬。在很多单位,过度加班、无年假可休的情况已是潜规则,相关法规沦为空文。
如何让“劳动者的权利真正硬起来”,不仅要依托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亟须职场人转变观念。这里头,首先是单位管理层的观念要转。长期以来,在很多单位,员工加班时长,休假与否,不是制度说了算,而是领导说了算。“领导是劳模,员工哪能休”,迫于心理压力,很多人在“休假与工作”中,只能“主动”选择后者。其次劳动者个人的观念也要转变。应意识到,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同样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适时地停下来,学会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此外,单位中的工会组织,也需重塑存在感,切实保障职工利益,让劳动者更有底气,让法规更加硬气。
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当“过劳”已经危及到生命之时,我们确实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