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处北京西北,两地相距200余公里,2015年底户籍总人口约469万人,而上年张家口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三类参保人员到北京各级医院住院总人数达2.5万,报销数亿元。
目前,张家口市区有第一至第六医院等多家公立医院,各自拥有不同的特色科室,并分别与北京的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组成联合体,逐渐形成两种模式:三甲医院派专家定期巡诊的“输血模式”和旨在培养、提高当地医疗水平的“造血模式”。这对于探索“让非疑难重症患者留在当地”的分级诊疗异地转诊模式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
“输血模式”:个人关系难长久 转诊陷入“死循环”
活了66岁,被膝盖疼痛折磨了7年——对患者万振明而言,“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专家”几乎意味着唯一希望。夏秋的一个周末,距离早8点出诊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张家口市第二医院为积水潭医院专家专门设置的诊室外已发生几次因有人试图插队而引起的口舌之争。
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庆认为,万振明的膝盖需要进一步检查、制定尽可能完善的手术方案。“您抽空去趟积水潭医院找我。”刘庆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因为病人太多,无暇接电话,刘庆特意注明“只接短信”。出诊一天,刘庆写了不下20张这样的“名片”。
自今年2月2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家口合作医院”挂牌以来,截至11月11日,积水潭医院共派出15批次30人次专家出诊,门诊量873人,疑难会诊105例,手术12例。
尴尬的是,由于未建立相对固定的转诊机制,转诊病人基本都通过出诊专家的个人关系被介绍到积水潭医院。
由于硬件条件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张家口二院转诊需求量较大,而积水潭医院床位紧张、承接能力有限——异地单向转诊似乎陷入“死循环”,双向转诊更是遥遥无期。
目前,张家口第二医院正在与积水潭医院展开进一步洽谈,希望建立起绿色转诊通道,并邀请积水潭医院专家“扎根”张家口,建立深度合作模式。
“造血模式”:移植“天坛标准” 何必还去北京
如果说万振明看到的是希望,那么姚素写则可真称得上“幸运”。来自张家口市宣化县的姚素写患有脑膜瘤,一度被告知只有北京天坛医院能做手术。“我要在北京做,手术和住院费至少八万多块,还得排四个月队。”姚素写说。
为姚素写主刀的是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在张家口一院挂职任副院长兼脑科中心主任的万伟庆。
自去年8月脑科中心挂牌成立以来,张家口一院的神经外科从以往以外伤处置为主、一年做不了20台脑肿瘤手术,发展到现在周均3台、全年超150台脑肿瘤手术。年轻医生已挑起大梁,其他医院的医生也纷纷“投靠”。
与此同时,天坛医院与张家口一院初步形成“双向转诊”:一方面,对脑科中心处理不了的患者,天坛医院会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住院、手术;另一方面,对在天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进行复查的张家口及周边患者,都会人手一张特殊“复诊预约挂号申请单”,提醒患者持该申请单到就近的张家口脑科中心挂号复诊。
但记者了解到,这种模式也并非可以简单复制,两家医院在利益分配、人员考核等诸多方面须进行综合考量并达成一致。
探索毕竟显现了效果。“老百姓家门口有这么牛的大夫何必还去北京呢?”张家口一院院长乔春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