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张修霞 赵桂慎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在我国2800多个县中,约有1500个农业县、半农业县,工商业县约有1300个。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四化同步”的战略目标,县域现代农业掀起了发展热潮。
我国县域农业发展千差万别,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科学的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分析地区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以及农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意见。
1 现代农业评价方法研究基础
目前许多领域的学者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DEA、主成分分析法等来对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可以普遍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体量以及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者以及机构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不同的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连续13年的“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各界人士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也随之兴起。胡善清[1]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对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推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进程途径进行了探讨。赵辉[2]构建了现代化进程评价模型对吉林省历年来的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与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进行了比较。李练军 [3]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西11个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林正雨等[4]采用多指标综合模型研究方法,建立了4项准则指标和12项个体指标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但是当前,从文献资料来看,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全国层面或省域区域水平,而对县域农业现代化评价研究的较少[5]。
对于县域现代农业的评价,辛岭[5]建立了包括4项准则指标和15项个体指标的县域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我国31个省市选择了62个县为例进行了评价;于2014年以此模型对全国的1980个县进行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各县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县一般是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反之亦然。农业大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一定高,农业小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一定低[6]。林丽梅等[7]根据4个维度和15个具体指标,运用熵值法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67县、市(市辖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用聚类法将福建省的县、市(市辖区)分为三类。姜翠红等[8]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兴区2005-2009年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进行评价,并对其贡献因素和制约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农业部从2010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至今已完成认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83个,为了衡量、监测示范区建设水平,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开展了两年研究,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考虑各地实际的基础上,对50多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反复比选,并组织示范区开展了4次试评价,于2013年底印发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检测评价办法》(试行),本体系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以及24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对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监测评估。表1总结了当前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常用的指标。
2 东丰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评价
2.1 数据来源
(1)《东丰县2014年统计年鉴》;
(2)东丰县各相关局委的工作报告;
(3)相关行业数据。
2.2 评价体系选择
通过文献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对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有的是针对全国范围的,指标相对较少,针对性相对较弱;有的是对全省域内的区县进行评价,是针对个别省份建立的评价体系,指标值的确定基本依据本省的发展水平及目标而定,普适性相对较弱;农业部出台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涵盖面较广,评价指标较具体,指标的目标值参考国内外发展现状值或者目标值,尤其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值多参考国外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其指标值具有先进性、示范性与带动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中的指标值以区域数据为准,其评价办法对于数据填报要求为非整市推进的地市级示范区,数据按整市情况进行填报,创建范围为乡(镇)的示范区,数据按乡(镇)所在县的情况进行填报,适用于县域农业发展阶段评价。因此,此指标评价体系可以用来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东丰县。
东丰县虽然不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但是由于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的相似性,其农业发展与周边县(市)具有一定的共性。辽源市下辖东辽县和东丰县两个县区,东辽县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二者在自然条件、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来评价东丰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东丰县系统地剖析农业发展短板,努力向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现代农业的领先水平看齐。
因东丰县无渔业生产,因此将该指标权重加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指标计算,因此,东丰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23个具体测算指标构成,具体评价结果见表2。
3 结果与讨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建设水平综合得分低于75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等于或高于75分为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东丰县2014年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综合评价得分为62,处于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农业总体发展粗放,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从六个方面来看,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实现程度较高,分别达到81.67%、77.89%和71.97%,支持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56.88%和65.09%,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程度较低,仅为26.58%。
从23项指标来看,发展差异比较大:
其中全面实现现代化阶段的指标包括:具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乡镇比重、“12316”等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粮食总产年均增幅、耕地保有率4项指标。
基本实现阶段的指标有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大专学历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占比、农户计算机拥有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4项指标。
其中实现程度在60%~80%之间的指标包括: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4项指标。
其中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指标包括: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占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比重、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农业保险深度、单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信贷资金投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能耗创造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等11项指标。
其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这3项指标的实现程度都未达到目标值的30%,成为制约东丰县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另外,本课题组对东丰县的各个乡镇的农户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范围囊括了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四大类经营主体,采用问卷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对东丰县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四大类经营主体经营情况、土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等问题进行了全方面的了解, 共收集76份有效问卷,本文就问卷中农业经营问题展开分析,可与评价体系中的个别指标进行对比。
通过问卷统计,四大类主体在农业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土地、资金、技术、市场销售等问题。其中缺少资金的问题最为突出,占41%,这主要表现为农民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短板问题;其次是土地流转问题、销售问题、技术问题紧随其后,各占17%,另外还有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农业经营管理水平问题,通过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东丰县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现代化实现程度只有26.58%,在各个一级指标中得分最低。
在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指标得分最低,只有14.29%。在调研问卷中这一现象也得到了印证。从四类主体经营规模看,被调查者的普遍经营规模在100亩以下,达到48家;就其中普通农户的55份问卷来看,普通农户的户均耕地面积为26.45亩,户均田块数量可达13.11块。由此看来,导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程度低的客观原因是东丰县土地零碎条块多,并且通过交谈,总结出以下几点制约因素:(1)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规范认知程度比较低;(2)土地流转期限过短;(3)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或者只是口头协议;(4)土地流转平台建设滞后,制约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实现。
4 综合分析与建议
综合分析,东丰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从各个个体指标对现代化水平影响程度来看,今后东丰县农业现代化应着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强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从而才能促进产业链完善与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一是,以村为单位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提供全程托管保姆式服务:合作社负责选择优良种子、肥料、农药,按时提供免耕播种系列化服务,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并且统一耕种。这样,在农户流转土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农户不需要流转土地只需要支付相应的农资与管理费用即可将玉米收获回家。二是,由合作社牵头,统一调配本村所有种植用地。零碎、坡度高的岗地,统一提供技术,推荐退耕还林,发展榛子或者刺老芽种植。较连片、平整的玉米田、水稻田集中流转,为大户发展规模化种植提供规模化的土地。
在创新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应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议东丰县政府部门加强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构建农业投融资新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政府担保、授信等方式推出“政银保”、“政银企”“创业贷”“产业贷”等融资产品,试点开展林权抵押、农房抵押、保单质押、仓单质押等信贷业务,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参考文献
[1]胡善清,高乐华.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定量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2010,09:21-25.
[2]赵辉.吉林省现代农业水平评价与生产效率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
[3]李练军.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江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来自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J].特区经济,(2):75-76.
[4]林正雨,李晓,何鹏.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15-19.
[5]辛岭,蒋和平,刘学瑜.中国县域农业现代化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87-94.
[6]辛岭,王济民.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基于全国1980个县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6):673-678.
[7]林丽梅,郑逸芳,许佳贤等.基于熵值法的福建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科技和产业,2013,13(10):40-45.
[8]姜翠红,李红,李民.北京市大兴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评价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