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的乡镇,构成了美美与共的乡愁,这就是六枝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对“因循守旧”最好的回应。
革故鼎新,“革”去的是传统城镇化发展思路,“革”去的是贪大求洋、不切实际的幻想。“鼎”出的是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新路。
当地决策层认识一致,“建与管”、“产与城”是六枝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的核心。
如何“建”?对于财力薄弱的六枝而言,就是要创新投融资渠道,注重多元投入破解资金瓶颈。实行捆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组建平台公司盘活城镇资产融资建、用好用活特许经营权参与管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发展资金,“聚指成拳”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卫设施建设。建设中按照“1+N”镇村联动模式,以1个“特色小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
如何“管”?重点在于机制上精细管理。六枝以城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依法整合交通、国土、建设、规划、环保等城镇管理行政执法职能,实现城镇管理法治化、精细化、便民化。“精细”到什么程度?记者注意到,就连小城镇的保洁、垃圾收运和处置这些“琐事”,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行统一管理。
城因业兴,业因城旺。“产”与“城”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对“孪生姐妹”。
区长方裕谦表示,六枝的城镇化坚持产城一体,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聚集情况,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小城镇+特色产业”、“小城镇+园区”、“小城镇+景区”联动发展,形成“一镇一业”。
如何让“产”与“城”这对“姐妹花”结出硕果?六枝的“三个依托”路径不一般——
依托“三变”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引导小城镇农业产业规模化、聚集化发展,深入推动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等产业发展,让田园变风景、农村变景区,实现农业“接二连三”。
依托“大数据”平台,以电子商务为纽带,推动“小城镇+互联网”建设,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凉都购”、“黔货网”等电商交易平台,实现全区乡(镇)、村寨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服务点全覆盖,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依托小城镇信息系统,在试点乡(镇)打造旅游云、食品追溯云、农业云和电商云等“四朵云”,集成小城镇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等管理,探索建设智慧小城镇。
从32.8%到42.4%,五年来,六枝的城镇化率提升近10个百分点。
这10个百分点的背后——
是基础设施全覆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捆绑整合、高效利用生态移民、棚户区改造、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完成小康路建设1300公里,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或油路);全区小康寨建设覆盖203个自然寨,实施民居改造6.29万户;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城农村宽带实现4兆用户覆盖、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100%。
是公共服务全覆盖。有效解决农村就学、就医等问题。投资8.7亿元实施教育工程33个,顺利推进“新两基”计划,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就地入学。借大数据平台推行智慧医疗,成功开展远程会诊,逐步搭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联合协同服务体系,解决了“看病远”的难题,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站在新起点,聚焦新目标,谱写新篇章。
“画廊六枝”将继续坚持“小城镇+”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优城镇、做特产业、做美农村,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上亮剑“起跑”,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