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长沙在城市建设方面工作可圈可点。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十二五”以来,长沙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城镇化率达72.34%,城镇人口由2010年的476.58万人增加到528.88万人,全市有中心镇(含区县街道)174个,比2010年增加30个,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的城乡协调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过去5年,长沙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两房两棚、两供两治等住建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长沙四区县(市)累计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98.3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60.3%。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存在的粗放低效问题,长沙以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推动城市建设理念转型升级。去年,长沙获批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试点总建设里程为62.62公里,总投资估算约55.95亿元,由三个片区的18个道路管廊(含控制中心)项目子项组成。目前,劳动东路、湘府东路等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动工,并完成管廊PPP项目招标工作。
“十二五”期间,长沙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万余户,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加快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共计补助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资金3500多万元。全市乡镇共建成62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18万立方米/日,累计建成污水管网长度约569公里。
棚户区改造中“货币化安置”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安置群众的选择余地、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具有积极意义。长沙市对棚户区改造中选择货币补偿且他处无房同时未申请住房保障的被征收对象,在市场上回购商品房或二手住房给予每户补贴15万元。去年,长沙市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模式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今年,省住建厅挖掘了长沙雨花区货币化安置经验,被住建部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