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接近尾声,截至22日的数据显示,报名系统审核通过的人数超过88万人,最热职位来自民盟中央,竞争比已接近6500:1。目前,仍有400余职位“零报名”,这些职位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基层岗位。(10月23日人民网)
国考已经是国人不舍的情怀,每年的国考季都要吸引大量的考生赶考,媒体的跟风报道,尤其是在报考环节中宣扬的“冷热”病从未根治。从今天最新发布的消息,岗位最热的6500:1,最冷的有400余职位无人问津,都看出来不正常了,不是病,是啥?
国考并不是没有成本。对国家来说要动用大量的人、财、物对职位进行设计,更有组织专家命题,资格审核、阅卷、面试、体验、考察、录用、培训等等环节,就是为了把优秀的人才“双向”选用到合适的岗位,这些成本不光有国家的经费,还包括大量的精力和智力。对考生来说,培训费、报名费、“车马费”、住宿费倒在其次,一年的光阴、一年的努力可能又要偷偷的溜走。这都是我们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但绝不是要付出代价。
那么问题就来了,想考进的争得头破血流,进不了;想进人单位的招不到人。按理说人往高处流,考生向中央国家机关和条件好的职位“赌”一把无可厚非,但也不至于几千人去竞争一个岗位,也不至于我们提供的岗位及其条件,让考生觉得差得让人尴尬,吃上“鸭蛋”。
上至中央国家机关,下至基层站点,都需要与之相适应公务人员。国考的“冷热”,无形之中考生的不冷静、不理智的报名行为就已经把自己堵在了“门”外。一方面,我们在报名的环节要尽可能做出更加完善的设计,如职位的条件设计是否还要更加合理,如在报名人数达过多时是否自动预警,让考生知难而退。另一方面,考生也要对自身做出科学的评估,公务员只是一种职业,报考与之相适应的职位,不盲目自大,也不好高骛远。三是社会也不要只看热闹,甚至是考生的家人及朋友都要帮考生做些参考,助力而不要添乱。四是我们纠结于报考的最低比例3:1,可否考虑达到几千人报名而又只招录1人,报名系统自动关闭,这都需要进行依法科学设计。
客观上,公考的职位有层级、地域、待遇等差异,考生也有差异化的选择,但是“冷热”的幅度应有限,通过各方的努力是可以把“病”祛除的,我们不能总是“年年花相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