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中国和全世界消除贫困,消除饥饿的工作,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多家平台及媒体16日在北京发起“2016年度饥饿24小时公益体验活动”。(10月16日中国新闻网)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36个“世界粮食日”。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里,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饥饿24小时”公益体验活动可谓是相当“应景儿”,旨在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共同加入了解饥饿、体验饥饿的队伍,关注饥饿和贫困问题。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此次活动,“拍砖”和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一些人认为如此饥饿体验其实就是在“作秀”,是一场赤裸裸的“饥饿游戏”。
面对诸多质疑和责难,笔者不禁想要为此次“饥饿24小时”的体验活动活动“鸣冤平反”,并竖起一个大大的拇指,为其点赞。正所谓“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衣食无忧的人们根本无法理解和体会食不果腹、三餐不继的艰辛生活。当我们随意倒掉吃剩的饭菜、肆意挥霍手中的粮食之时,殊不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很多人在饱受饥饿和贫困的折磨。
然而,比浪费更可怕的是冷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认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已经过时。更有甚者面对浪费毫无愧色,直言“大吃大喝不叫浪费,叫刺激消费。”显然,我们亟需改变“舌尖上的浪费”现状和人们对于浪费的冷漠态度。而改变源于感悟,感悟源于体验。只有将生活无忧的人们置身于饥饿之中,让其切身感受饥饿的滋味,才能真正刺激其节约的神经,唤醒其节约的意识,进而引导其投身到关注饥饿、关注贫困的行动中去,投身到扶贫救困的公益中去。在笔者看来,“饥饿24小时”的体验活动,就存在这样的价值和意义。
与此同时,在笔者看来,公益需要创新,更需要传播。显然,“饥饿24小时”公益体验活动,与传统的“见物不见人”的慈善募款模式截然不同,它更加注重为公众带来参与感与体验感,从而提高民众的活跃度,进而达到广泛传播和“引流”的效果。而面对这样一个有体验、有感受、有心得、有体会的创新公益活动,我们又怎么能将其简单的视为一场“游戏”呢?与其质疑活动的初衷和价值,倒不如切身投入到此次饥饿活动之中,用体验和感受“说话”。相信“饿”过之后,对“一粥一饭”将会有全新的感悟,对此次活动也将会有不一样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