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90后”当副县长引争议
时间:2016-10-14 10:37:30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煜 

  毕业5年后,“90后”和“副县长”两张标签,让26岁的北京人方祎铭成为焦点人物。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政府官网上显示,该县9名县政府领导中,排位最后的副县长方祎铭,年仅26岁。

  90后的身份,副处级的职位,使方祎铭一度备受争议。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其回应称,自己并非“二代”,也无公务员编制,在尉犁县系“挂职”而非“任职”,工资仍由原工作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放,不占用当地财政资源。

  事件

  26岁“副县长”引争议

  近日,一份新疆“尉犁县副县长”的个人简历截图在网络流传。截图显示,该县副县长方祎铭,生于1990年4月,北京人,2011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

  其主要工作职责为“协助王波(尉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分管城市经济、招商引资和法制工作,侧重纺织、针织、服装产业的招商工作。分管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商局、工业园区管委会、法制办。”

  在尉犁县政府官网“政府领导”栏目,新京报记者发现了截图中所示的方祎铭个人简历,并配有证件照。

  “90后副县长”一出,随即让方祎铭陷于争议。有网友质疑,与所担任职务相较,方祎铭显得过于年轻,而按照21岁参加工作来计算,其不大可能是简历中所称“研究生学历”。

  尉犁又名“罗布淖尔”,因毗邻罗布泊而得名,位于新疆中部,总人口11.72万人,以盛产棉花著名,并拥有多种矿产储备。

  回应

  不具体负责行政工作

  26岁,5年工作经历,方祎铭如何能够担任副县长职务?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曾有署名“方祎铭”的作者,曾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官网上发表过有关新疆政治经济发展的文章。在一篇名为《“一带一路”和新疆》的长文中,作者单位标注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简称中纺联)。

  昨日上午,上述单位一名工作人员确认,方祎铭系该单位职工,人事关系隶属于中纺联下属机构“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并曾担任中纺联产业转移办公室下属综合部副主任,但没有行政级别。

  昨日,方祎铭表示,自己2011年从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专业毕业后,即进入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工作,系事业单位编制。他介绍,自己是经中纺联挑选,赴新疆挂职的3名工作人员之一,主要工作为收集、摸清纺织产业情况,并整理向上级部门汇报。

  “除了调研就是协助当地招商引资,挂职期一年。”方祎铭解释,自己并非公务员编制,也非网传“二代”,来尉犁县系挂职而非任职,并不具体负责当地的行政工作。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方祎铭称,自己正在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但还未获取毕业证。

  ■ 对话

  “普通家庭出身不是‘二代’”

  昨日上午,方祎铭的手机没有停止过震动。为了不漏接电话,他一边充电,一边盯着来电显示。这名身处舆论漩涡中的“90后副县长”表示,自己普通家庭出身,挂职副县长一年,工资仍由原单位中纺联发放。

  新京报:什么时候担任副县长职务的?

  方祎铭:今年8月份,我从中纺联的工作岗位来到尉犁县挂职,担任副县长职务,任期一年。也就是说,到明年8月份我还要回到本职单位去工作。

  新京报:在尉犁县分管具体事务吗?

  方祎铭:我来尉犁县的主要工作,是沟通行业协会和地方,把县里的需求,基层纺织行业的信息汇总反馈,交由上级部门决策。另外,也协助县领导做一些招商引资的工作,但没有具体的分管事务。

  新京报:现在是不是由尉犁县财政供养?

  方祎铭:在尉犁县期间,我享受副县长的待遇,但是不占用当地的行政编制,工资收入也不从尉犁县财政走,仍然是我的本职单位中纺联发工资。

  新京报:之前来过新疆工作吗?

  方祎铭:我在北京长大,籍贯浙江,之前因工作原因来过新疆很多次。因为新疆是产棉区,我2011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中纺联工作。但是长时间在新疆工作,还是第一次。

  新京报:为什么会选择尉犁县作为挂职点?

  方祎铭:实际上,同一批由中纺联派出的,共有3名工作人员,另外两个都在区委办等单位挂职,我是唯一在基层的。尉犁县是产棉大县,有一百多万亩棉田,年产棉花超过15万吨,所以中纺联将这里作为挂职点。

  新京报:网上有不少人说你是“二代”?

  方祎铭:我不是二代,普通家庭吧!从我爷爷那一辈起就从事纺织行业,所以一直算有感情。而且因为中纺联性质上属于社会团体,企业管理协会又是下属的民间协会,所以就算是副主任,也是没有行政级别的。

  ■ 追问

  1 干部挂职与任职有何区别?

  挂职是培养锻炼的临时性行为;任职需经组织审批

  按方祎铭的说法,其在尉犁县系“挂职”,无公务员编制,且不由地方财政供养。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所谓的“挂职”与“任职”有何区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所谓“挂职”,是在不改变干部行政关系的前提下,委以具体的职务到其他地方,培养锻炼的一种临时性任职行为。通常来说,一个干部因工作调动而去其他单位“任职”,需要经过组织审批,其人事关系和党组织关系以及人员档案均要一并转移,而“挂职”则不需要这些。

  此外,与“调研”相比,“挂职”干部有具体的职务,并且有明确的挂职期限,为组织上考查干部提供依据。

  2 哪些人可以参与“挂职”?

  事业单位等属于公有制体系的党员干部均有资格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中纺联前身系纺织工业部,后改为国家纺织局,曾为正部级单位。改组为社会团体后,组织原有的行政级别并未保留,并且不占用公务员编制。而方祎铭曾向新京报记者确认,自己系事业编制,并非公务员。

  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是否可通过挂职,担任政府部门职务?汪玉凯介绍,作为培养干部的一种临时性手段,接受“挂职”的干部并非一定要求来自公务员序列,事业单位、国企、社会团体等单位工作人员,均有资格。“很多大学的院长,教授都会被派往县市挂职,他们显然也是不属于公务员系统的。”

  汪玉凯说,“挂职”侧重于对干部行政能力的培养,由于不占用挂职地的资源,因此挂职干部的来源也比较广泛。“属于公有制体系的党员干部,都有挂职资格。”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