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城镇化进程与土地制度改革是各方较为关注的话题,城市化委员会乡村建设专委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教授日前建议,可以划定农业保护区,并认为如果70%中国家庭能拥有独栋房屋,社会心态将显著不同。
党国英认为,土地制度改革本不应成为问题,却成为中国发展最大的问题,也是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问题。他认为,主要是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强化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业低效率,农产品相对昂贵,加剧了消费抑制,减弱国民创新活力;而土地规划管理制度的缺陷形成中国现行居住形态,抑制消费,从而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党国英呼吁社会应该增强对居民居住品质(或形态)的关注。他强调,在拥有独栋房屋并对房基地拥有所有权的情形下,人们更易建立财产主人的心态,所以会更具平和感与富足感,所以如果70%的中国家庭拥有带有一定面积院落的独栋房屋,社会心态将会有显著不同。中国人主要是住楼房,对中国人目前居住形态,党国英将其概括为传统集体主义的居住形态。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住情况的进步,是通过承包制来弱化了集体所有制。
党国英指出,目前我国的建设用地约为5亿亩,城镇村及工矿占地4.6亿亩,应该可以划出来9千万亩做住宅用地,中国人的居住品质甚至可以达到欧洲的水平。
为此,党国英提出,深化城乡改革的路径需要改革土地规划管理体制,建设人本主义城市居住形态,同时建立农村居住的新形态。另外,需要确立耕地永久财产权,促进农业现代化,在城市侧也要打破城市土地交易的政府垄断,提高城市土地的GDP产出能力。
党国英建议,可以划出30亿亩的农业保护区,这样在保护区内的非农建设只能少不能增,非农建设的占地只能减不能增。
在设立农业保护区的基础之上,可以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将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到3亿亩,并将居住区的比重放在40%,留1.2亿亩做居住住宅用地,这样会让中国人都住到欧洲的水平。
按照党国英的想法,假定中国未来人口是5亿户,将来估计比较合理的人口规划是,全国农村人口是1亿户,这其中的3000万户是职业农民。
对于这个建议,党国英认为,这不是资源的问题,而是一个规划管理体制的问题。在设立农业保护区后,留在农村的人口比较稳定,城乡人口流动均衡水平对城市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