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店主召回问题热水袋为何反遭冷遇?
时间:2016-09-19 14:16:06  来源:荆楚网  作者:徐甫祥 

    2014年,在江苏读大二的钱志文通过微信网店卖出了58个热水袋,今年8月份,他从一则新闻上获悉,自己当时售出的热水袋属于国家禁止销售的电极式电热水袋,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之后,他开始主动联系买家一一退款召回。然而,他的召回之路并不顺利,目前,他已跑了北京、吉林、湖南、四川等地,花费约5万元,才仅收回30来个热水袋。(9月18日《成都商报》)

  已经卖出近两年、且无任何投诉的58个热水袋,所赚不过1000余元,如今却要花上数十倍的费用去一一召回,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然而,这“两面不讨巧”的事还非做不可,而且还要快。原因很简单,这款电极式热水袋本就暗藏安全隐患,被国家明令禁售,加之使用日久,元器件老化,则更容易因短路导致产品漏电或炸裂,进而危及用户的人身安全。

  这并非笔者“杞人忧天”,这类电热水袋,由于电极直接和液体接触,极易引起短路或炸裂,故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10年11月就明确禁止生产及销售。然而,基于利益驱动,加之监管不严,此类产品实际并未完全退出市场、且事故不断:就在2014年末,同样因电极式热水袋炸裂,分别造成杭州市民小甘全身5%皮肤深2度烫伤及广东一名6岁女童右脸的大面积烫伤。

  而正是这两则新闻,让正读大二的网店主后怕不已。销售国家明令禁止、且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问题热水袋,已是违法在先,倘若经手卖出的58个热水袋,再出现哪怕一例伤人事故,他这个店主将“吃不了兜着走”。于是,惊惶之余,他决定不惜代价,迅即召回这批热水袋,以早日放下这悬着的心。

  在这名大学生网店主看来,召回58个热水袋不是难事。一则主动召回,且尚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用户当不会抵触;二则用户使用已近2年而依旧原款退货,哪有不满意之理?但随后的“冷遇”却让他始料未及:除极少数用户通过短信或电话达成一致外,其余用户要么视其为“骗子”,唯恐避之不及;要么指其“小题大做”,每每让其吃“闭门羹”。

  其实,把“板子”完全打在用户身上并不公平。近期,诈骗案件频发,山东省18岁的准大学生徐玉玉不久前的悲剧,不能不在人们心中留下阴影。而在阴影远未散去的背景下,一个网店店主的赎罪之举,理所当然被同样归在了诈骗之类。也难怪人们生疑,在他们眼中,一向“唯利是图”的网店主,怎会在并无外界压力的情况下,热衷于这无条件召回热水袋的“亏本生意”?

  事实上,人们的疑虑,既源自诈骗的肆虐,也与当下某些并不让人满意的社会现象有关。诸如扶老人被讹、卖菜老人收假钞等事件,都或多或少误导了人们的判断。再加上人们大多不了解热水袋的质量标准及鉴别常识,以及安全意识的缺失,让本该“召之即回”的问题热水袋,眼下却老是处于“召不回”状态,以至于网店主不得不在全国各地“折返跑”。

  网店主的“赎罪”之举及其遭受的冷遇,无疑让人们喜忧参半:尽管诈骗现象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更是需要“下一盘大棋”,但网店主主动召回问题热水袋的举止,却不妨视作市场诚信复苏的“星火”,倘若这“火种”一再被“冷遇”所“浇灭”,则其对市场诚信的引领作用将大打折扣。如屡屡如此,这“星星之火”还怎么“燎原”?

  要让这名网店主的“赎罪”之举持续,有必要举社会之力相助:一方面,媒体的关注,警方的协力,有助于消解用户的疑虑,从而让召回之举得以“事半功倍”;另一方面,相关网站也不该置身事外,而应把“召回”形成为一种制度,让其从个别店主的个人行为,演变为网站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此,则不但从善力量倍增,还更显从商本分的回归。

  纳入网站职能后的召回体系,显然应该包括网站、店主、厂家及快递商“四位一体”。一旦某件商品的召回程序启动,则四方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既易取得用户信任,又可加速召回进程。如此,似这名大学生网店主遭“冷遇”而无可奈何的状况,还会重现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