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的新引擎——乌当区开发乡村旅游调查
时间:2011-04-11 11:15:12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作者:王太师
【记者手记】
值得关注的“扁担效应”
去年5月,贵阳市及乌当区上下联手,作为“贵阳避暑季”的重要旅游产品,在乌当区推出了“泉城五韵”乡村旅游品牌,5个村庄的乡村旅游集中亮相。
“泉城五韵”推出后,一方面,让农民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来自乌当的统计数据显示,里面的农家乐等经营户,一般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万元以上。还拉动了农副产品、小商品的销售,拓展了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乌当全区旅游的发展。至今年2月,乌当区共接待游客320.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亿元。其中,“泉城五韵”共接待游客人数107.9万人次,收入4.77亿元;分别占全区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的33.7%和37%,占到了四分之一强。
从“泉城五韵”的发展成效中不难看出,乡村旅游不是仅仅撬动乡村一头发展的“杠杆”,而是挑起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的“扁担”。也就是说,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是“扁担效应”,而不仅仅是“杠杆效应”。
对于乡村旅游的作用,乌当区的干部们是这样看的:乡村生态旅游在为市民提供到农村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自然之美、感受民俗风情、体验农耕文化好去处的同时,大量游客的涌入,为农村也为当地城镇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资源流。乡村旅游加快了农村与城市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调研实例】
王岗村的变迁
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村民花葵,姓和名都与花有关。相信与花有缘的花葵,在王岗村发展乡村旅游以前一直在精心种养兰花,他希望有一天能通过兰花致富。但是多年下来,花葵一家照样贫穷。
2006年,新堡布依族乡决定在王岗村开发乡村旅游。在众多村民都不很理解和不很支持的情况下,身为村组干部的花葵,他家被定为王岗村4户农家乐接待点之一。花葵由此“转行”。
不想这次不大情愿的“转行”,却让花葵真的富了起来。
“农家乐办起后,花葵一家两年就修起了新房子并扩大接待规模,3年后买了轿车。现在他们家小车有两辆,都是开农家乐挣来的钱买的,你说变化快不快?”坐在花葵家漂亮的农家乐屋子里,一手把新堡布依族乡乡村旅游扶起来的乡党委书记赵晓敏说。
“变化确实快!现在最大的这栋房子,几年前还是堆放杂物的烂土房。”花葵心悦诚服地接过赵晓敏的话。“以前我们村一眼望去,到处是烂土房,现在都修得漂漂亮亮的了。”花葵家的农家乐扩建后,现在一次可以接纳15桌人用餐。
在王岗,变化的不仅仅是花葵一家。
王岗村所在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香纸沟。2006年,乌当区新堡乡决定依托香纸沟的品牌,发掘沿线的布依族民族文化资源,连线开发陇脚、王岗、渡寨等布依族村寨,打造乡村旅游,以期形成规模,带动相关产业,推动全乡发展。
这个发展思路果然奏效,王岗村的农家乐从最初的4家发展到现在的12家,“现在来玩的客人越来越多,我家最多的时候接待客人杀了7头猪。”花葵说。
各个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用的肉猪都是本地熟饲料喂养大的,用的蔬菜等也是本地自产的。由于需求量大,供应范围逐渐扩大到全乡乃至乡境以外的地方,在当地已呈产业化趋势。
“房子变漂亮了,轿车开始有了,垃圾废水也集中收集处理了,村容寨貌越来越干净整洁了。”花葵自豪地说,他们的生活和城里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温泉小镇、旅游大乡”,尝到甜头的新堡布依族乡,决定利用当地温泉又一优势资源,与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特色乡镇,推动城镇化发展。
【决策经验】
统筹城乡发展的抓手
2010年是乌当区城乡面貌发展变化较大的一年。
在贵阳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贵阳避暑季”的推动下,城区新添大道及高新路等主干道实施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以“泉城五韵”为主体的乡村旅游迅速崛起。
乌当区委书记李志鹏介绍,乌当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乡村生态旅游起步较早,但长期处于“弱、散、乱、差”的状态,难以形成合力。
2010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当年的中国贵阳避暑季开幕式暨贵阳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放在乌当举行。乌当区迅速抓住这个机遇,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这一年,在贵阳市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当地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乌当区分散于3个乡镇的王岗、陇脚、渡寨、阿栗、偏坡村5个村寨统一规划,打造“泉城五韵”乡村旅游,跨乡镇集中开发区乡村旅游。
开发过程中,乌当区既突出各点的差异性,又注重产品的优化组合,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整体优势。同时,在“韵”字上做文章,深挖各点的内涵,确定了“醉韵—醉美偏坡,情韵—甜蜜阿栗,美韵—诗画渡寨,福韵—庖汤第一村,古韵—神秘陇脚”的品牌定位,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感染力、吸引力。
“泉城五韵”的推出,显示出了强大的乘数效应。
乌当区区长赵继红说,“五韵”村容寨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好去处;城里人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经济收入,也带来了先进文化,促进了城乡交流融合;“五韵”除了自身得到发展外,还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促进种植、养殖及旅游特色产品等产业的开发,带动了周边村寨的发展。
2010年,乌当全区共接待游客362.21万人次,同比增长31.7%;实现旅游总收入15.59亿元,同比增长51.7%。”赵继红认为,“泉城五韵”功不可没。
“乡村旅游促进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推动了城乡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李志鹏说。“近年来,我区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战略,在乡村游开发、温泉城建设等抓手下,城乡居民正沿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轨道前进,今后我们还将通过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等举措,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