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央党校与国家统计局联合主办“大汉模式”论坛。
大汉双峰巨龙家园实景图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省“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达到了44.4%。这其中,既有大中城市的贡献,也有县城和中心镇的贡献,两者都很重要,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
无论是与省内的大中城市相比,还是与发达地区的县城相比,我省县城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而其主要原因是资金缺乏,吸引社会投资比较困难。应大胆探索,积极寻求引进社会资本的新办法、新模式。大汉模式,就是我省积极探索的成功例子。我们鼓励有更多的投资商积极参与进来,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好地吸纳农民进城的新型城镇涌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富民强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近年来,我省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达到了44.4%。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形态、长株潭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要解决“三农”问题,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根本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而从当前和长远来看,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致力于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发展步伐。
一、县城和中心镇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化进程已进入快速通道,成为推动富民强省的重要动力。但县域城镇化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却严重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短板”。2009年全省72个县平均城镇化率仅30.4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9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化率不足30%的还有34个县,最低的不到20%;16个县级市平均城镇化率也只有41.2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4%,其中6个县级市低于40%。200个左右的中心镇发展速度更加滞后,一些中心镇基础设施残缺不全且陈旧老化,对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缺乏吸引力和承载力。
我省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潜力在于县城和中心镇。由于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加之大中城市房价物价攀升,提高了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的门槛,不少农民望城兴叹。随着近年来县城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居环境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农民向县城转移就业和居住的步伐逐渐加快,我省每年有近百万农民进城,其中70%左右进入了县市城区。目前,县城人口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25.3%,县城平均人口规模已达到10.5万。如果每个县城和县级市城区每年平均增加1万人口,每个中心镇平均每年增加1千人,两项城镇人口每年增加就要超过百万。随着沿海产业转移加速推进,而县市城区和中心镇与大中城市相比在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为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县市城区和中心镇必将成为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就业创业和居住的首选之地。
二、县城和中心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
从空间关系看,县城和中心镇处在城“尾”乡“头”的特殊位置,是城乡统筹的关键节点,不仅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中心,也是农村物资、人流、信息、金融的初级集散地。一方面,县城和中心镇承接着大中城市的辐射;另一方面,它的自身发展对周边村镇能形成很强的延伸和带动作用。
从发展需求看,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能有效地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村市场的投资洼地以及扩大城乡消费的“蓄水池”。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945.5元,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6倍。通过县城和中心镇发展能吸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产与居住,促进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发展和结构升级,转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有效消除制约社会消费的障碍因素,解放农村人口的潜在消费与投资能力。
从发展条件看,县城和中心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全省所有的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将有高速公路连接,80%左右的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将有铁路通过。目前全省已有5大机场,南岳机场和岳阳机场通航后将有一半左右的县市受益。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垃圾处理设施即将实现全覆盖,县城和中心镇的公园、绿地,以及亮化、美化、净化等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县城和中心镇将会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地区之一。现在不少具有战略思维的投资商把县城和中心镇定位为我国房地产开发的最后一块“蛋糕”,已经将目光瞄准县城和中心镇的开发建设。
三、企业资本和社会资金的进入必然推动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发展
无论是与省内的大中城市相比,还是与发达地区的县城相比,我省县城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还比较滞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提质扩容的首要课题。根据经验数据,新扩1平方公里的城镇建设用地,至少需要1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投资;转移1个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居住,至少需要6万元以上相关投资。按照目前城镇化发展速度,我省如果每年新增100万城镇人口,配套投资至少需要700亿元。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几年,一些投资商积极参与县城、中心镇建设,进行了大胆而卓有成效的探索,为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找到了一条新路。例如我省大汉集团采用成片区域综合开发建设模式,先后参与娄底、双峰、株洲、邵阳、邵东、宁远、吉首、怀化、永顺等10多个县市城镇开发建设,总投资超过50亿元,既扩大了城市规模,提升了城市品位,又激活了当地商贸市场,拉动了消费和投资,实现了社会与企业互利双赢。新形势下,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我们所面对的区域之广、项目之多、投资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从深层次看,大汉模式是企业资本和社会资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综合开发、市场经营,深度参与县域城镇开发建设,强力助推县域城镇化的创新模式,是地方政府解决资金难题的一种积极探索。这种探索对于我们破解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系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