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而在今年早些时候,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专章提出“加快特色镇发展”。
对此广东迅速响应,记者从省发改委最新获悉,经我省初步研究,目标到2017年建成30—50个独具岭南魅力、环境优美、形态多样的省级特色小镇,到2020年建成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吸纳就业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在“特” 9类小镇每个突出发展1个产业
“特色小镇是指在城镇(城市)的特定区域,以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为特征,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生活等功能的重要发展平台,是‘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发展空间”。
据省发改委副主任余云州介绍,我省将以特色主导产业和经典产业为重点,打造“9+n”特色小镇新形态。“包括智能制造小镇、绿能科技小镇、海洋特色产业小镇、互联网+小镇、时尚小镇、工艺小镇、文化创意小镇、生命健康小镇、旅游休闲小镇”。
7月20日召开的全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现场会强调,特色小镇要突出一个“特”字,首先在于产业有特色,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根基。专家表示,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突出发展一个产业,既不是家家都能做的大路货,也不是“一个都不能少”的百杂货,而是特别适应当地“水土”、体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主导产业,或是刚刚崭露头角、有独特题材的新兴产业,或是颇有历史积淀、至今仍有市场的经典产业。
“可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鼓励多样化探索、差异化发展,要有别于传统产业园区那样产业庞杂、工厂密集,不要‘千镇一面’或者盲目‘洋为中用’。”有专家表示。
除了产业特色,特色小镇的形态也要“特”。据了解,特色小镇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也与各类产业园区有明显区别,是一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有机结合的创业创新社区。另外,功能也要有“特长”。特色小镇是以小空间实施大战略,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生活等功能的重要发展平台。
新增长点 借特色小镇孕育新的优质产能
同时,特色小镇还是促进创新创业,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助力广东结合自身特点加快实现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在国内同样推广建设特色小镇的浙江,特色小镇促进有效投资、激活消费热情的效果已然显现。
专家建议,我省要借助特色小镇调整优化现有基础产能,引导新的需求新的优质产能。比如,可依托制造基础,大力发展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小镇”等。
以东莞市松山湖为例,据介绍,当地正努力建设“互联网+”小镇,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积极完善小镇创新创业生态,互联网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标2018年,小镇建成220万平方米创业载体投入使用,力争培育3—5家互联网产业龙头企业、500家互联网创新型应用中小企业。
“一镇一貌” 促进“产、城、人、文”有机结合
据介绍,接下来我省将努力发挥特色小镇在集聚产业、连接城乡、承载人口、辐射带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促进“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我省将要新创建的小镇,规划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3—5平方公里;而属于改造提升的,其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10平方公里内,不盲目摊大饼,保持适度规模。另外,重视规划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按照多规融合、产城融合的要求,要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生活等功能,打造“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软硬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新型宜居空间也是特色小镇需要重视的工作之一。
不仅如此,特色小镇还将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留住岭南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