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粮集团总工程师岳国君认为,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越来越严,当前已是历史上中国食品最安全的阶段,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期待也在不断上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也在不断严格,所以,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7月10日《中国新闻网 》)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民众,民众也期待着拥有“食品最安全阶段”,但事实上,“食品最安全阶段”并没有来到我们身边,每天,我们都在困扰吃什么才是最安全的。诚然,从历史的纵向比较来看,现在的食品安全相比于以前,安全多了,但这种纵向比较的食品安全并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拿现在的食品安全与几十年前的食品安全比,有意思吗?岂非笑掉大牙。不过,我倒是认同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这句话,食品安全没有“最安全”,只有“更安全”。
食品是否安全?专家说了不算,要由消费者说了才算。可现在随便问一个消费者,对于现在的食品安全放心吗?恐怕人家会立马骂你。什么样的食品环境才是“安全”的,我不是专家,但至少能够说上两条:其一,放心购买食品。去店里购买食品,不会想到安全问题,这才是对食品安全到了一定程度才会有的境界;其二,不担心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现在有多少人是不会担心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就凭这两条,不用搞什么调查,我们就清楚,现在的食品还没有到了“最安全”的地步。
应该说,食品安全与以前相比,有进步。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新的《食品安全法》贯彻了中央的四个“最严”的要求,按照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大了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但从执法效果来看,有些地方是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的,而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并没有升级到“最严”,这使得“史上最严”大打折扣。
应该说,现在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难理解。但表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却不仅有诸多的旧问题,比如标准问题,而且还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法律最严,也需要执法最严,同时,更需要监管最严。
的确,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对于“食品最安全阶段”还是慎言,什么时候等到消费者说,食品安全了,那时候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阶段”到了。现在说“食品最安全阶段”,未免有自吹自擂之嫌疑。